[发明专利]一种低聚原花青素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11225.X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6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平;张加研;姜永新;尹继庭;姜力;华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62 | 分类号: | C07D311/62 |
代理公司: | 昆明协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108 | 代理人: | 马晓青 |
地址: | 650224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聚原 花青素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化学制备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抗氧化剂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低聚原花青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原花青素是植物中的一大类多酚类聚合物的总称,由不同数目的黄烷3-醇如儿茶素、表儿茶素等单元通过C4-C8或C4-C6等不同键合方式聚合而成,广泛存在于松树、葡萄等植物中,也存在于许多饮料、蔬菜、水果和粮食中,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按照聚合度的大小,通常将二~四聚体称为低聚原花青素,五聚体及以上的称为多聚原花青素。
研究表明,聚合度对原花青素的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影响较大,随着聚合度的增加其抗氧化作用显著降低。与多聚原花青素相比,低聚原花青素在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防治心血管疾病、抗癌、抗衰老等方面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其中以原花青素二聚体活性最佳,能防止多种因自由基引起的疾病,并以高效、低毒、高生物利用度著称。近年来,低聚原花青素作为一种天然强力抗氧化剂在欧、美、日等国家的营养、保健、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享有“皮肤维生素”和“口服化妆品”等美誉。
多聚原花青素由于分子量较大,水溶性较差,难以被人体吸收利用,且由于空间位阻的影响,酚羟基的活性受到影响,因此目前大部分被废弃,仅有小部分作为天然色素等低附加值副产品进行利用。然而,植物中的原花青素主要以多聚体的形式存在,如松树皮原花青素的平均聚合度为9~10,葡萄籽提取物和苹果多酚中多聚原花青素占50%左右,木瓜多酚中的多聚原花青素占90%。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走俏的一些原花青素产品实际上仍然是含有大部分多聚物的原花青素提取物,存在生物利用度低、影响产品质量和功效等不足。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原花青素的植物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有必要将多聚原花青素降解为低聚原花青素。
迄今关于原花青素的大量研究报道多着眼于其本身固有的生物活性,如作为抗氧化剂在保健品、医药、食品、化妆品中得到了多方面的应用。但是,对通过多聚原花青素的化学降解来获取低聚物以增强其生理活性的研究鲜有报道。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一些氨基酸如半胱氨酸、寡肽如谷胱甘肽(国际发明专利申请号PCT/JP2004/007448)、间苯三酚环或间苯二酚环结构类物质(国际发明专利申请号PCT/JP2006/303402)等应用于葡萄籽、松树皮、荔枝多聚原花青素的降解中,发现降解产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和神经保护等生理活性。申请号为200410016355.6的中国发明专利报道了采用20-60%的双氧水或氯酸钾作为降解氧化剂,在中性条件下氧化栲胶多聚原花青素获得低聚物产品的工艺路线;专利号为ZL200710067047.X的中国发明专利报道了加热、酸性和隔绝空气条件下制备葡萄籽低聚原花青素的方法;申请号为200810034736.5和200910050368.8的中国发明专利分别报道了肉桂和金荞麦原花青素高聚物催化氢解为低聚物的制备方法。申请号为201110438076.9的中国发明专利报道了采用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制备葡萄籽低聚原花青素的方法。上述这些方法由于存在有:或在反应体系中使用甲醇,或反应时间过长,或使用催化剂量过大且不稳定、或需要隔绝空气或高压设备导致操作不便,以及得到的产物需要重新进行安全性评价等缺陷,至今仍局限于实验室研究使用阶段,难以进行产业化推广应用。到目前为止尚未有采用食品来源的茶多酚来进行原花青素低聚体制备的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安全且回收率高植物低聚原花青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
一种低聚原花青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将原花青素植物原料或其提取物,以及其5~100%原料用量的茶多酚溶于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20%的酸水溶液中,配制成浓度为10~200g/L的混合液,于40~100℃条件下反应0.5~5小时。
(b)步骤(a)中反应后的溶液用吸附树脂吸附,经蒸馏水洗涤去杂,然后用体积百分比浓度为30~80%乙醇水溶液洗脱后,洗脱液经浓缩干燥后,即得低聚原花青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林业大学,未经西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12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式收银机
- 下一篇:一种油田专用下灰车储、分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