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丙烯腈的废液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11751.6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3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毕海鹏;王雪;于国柱;李传清;李建成;刘天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2D3/00 | 分类号: | A62D3/00;A62D10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凤桐;周建秋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腈 废液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含丙烯腈的废液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溶剂存在下,将含丙烯腈的废液与催化剂及胺类配体接触,接触的条件使得含丙烯腈的废液中的丙烯腈发生转化,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含有一价铜盐和三价铁盐。
2.一种含丙烯腈的废液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在丙烯腈废液处理装置中进行,所述丙烯腈废液处理装置包括溶剂罐(1)、溶剂进料管道(26)、回收罐(6)、废料流出控制阀(27)和后处理反应罐(16);
所述溶剂进料管道(26)的一端与溶剂罐(1)的出料口连通,另一端伸入回收罐(6)内,且所述溶剂进料管道(26)位于回收罐(6)内的部分(20)上设置有由浮子(9)控制开关的浮阀(8),浮阀(8)用于控制由溶剂罐(1)内进入回收罐(6)内的溶剂产生的液位;
所述回收罐(6)上设置有废料流进口(19);
废料流出控制阀(27)用于根据回收罐(6)的液位来控制回收罐(6)与后处理反应罐(16)之间的连通或断开;
该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
(a)将催化剂及胺类配体装入后处理反应罐(16),所述催化剂含有一价铜盐和三价铁盐;
(b)将溶剂罐(1)中的溶剂通过溶剂进料管道(26)送入回收罐(6)至浮子(9)使浮阀(8)关闭;
(c)将含丙烯腈的废液从废料流进口(19)送入回收罐(6)中;
(d)开启废料流出控制阀(27)以使回收罐(6)中的液体流入后处理反应罐(16);
(e)使从回收罐(6)流入后处理反应罐(16)的液体中的丙烯腈与催化剂及胺类配体在后处理反应罐(16)中接触反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回收罐(6)位于后处理反应罐(16)上方,且所述回收罐(6)的出料口(12)位于该后处理反应罐(16)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废料流出控制阀(27)位于回收罐(6)的出料口(12)处,所述丙烯腈废液处理装置还包括与废料流出控制阀(27)可转动相连的联动杆(7)及废料流出阀开关(5),用于控制废料流出控制阀(27)的开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浮阀(8)距离回收罐(6)的罐底的高度与所述回收罐(6)的罐体高度比为1/8-2/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溶剂罐(6)上设置有第一液位计(2),在步骤(d)中,通过第一液位计(2)观察,回收罐(6)中的液位距离回收罐(6)的罐底的高度与回收罐(6)罐体的高度比为1/4-1/1时,启动废料流出控制阀(27)。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回收罐(6)上还设置有抽真空口(23),所述抽真空口(23)与抽真空管(4)相连,该方法还包括在步骤(b)之后、步骤(c)之前和/或步骤(c)的同时,对回收罐(6)进行抽真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废料流进口(19)和抽真空口(23)设置在回收罐(6)的顶壁上,所述回收罐(6)罐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废料流进口(19)相连的第一管线(24)以及与所述抽真空口(23)相连的第二管线(25),第一管线(24)的末端距离回收罐(6)罐顶的距离与第二管线(25)的末端距离回收罐(6)罐顶的距离比为2-100:1。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溶剂罐(1)中的液体的流出量与所述回收罐(6)中的液体的流出量之比为1:1-1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触的条件包括:温度为0-100℃,优选为35-80℃;时间为10-250小时,优选为40-200小时。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丙烯腈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05-1,优选为1:0.01-0.4;胺类配体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0.12-20:1,优选为1-10:1,所述催化剂以金属元素计。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一价铜盐和三价铁盐的摩尔比为0.05-15:1,优选为0.2-5:1,一价铜盐以铜计,三价铁盐以铁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175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心铸管管模喷涂料
- 下一篇:一种包装罐体的液密性检测仪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