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尘型半安全刚体滑触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13634.3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2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仪;上海浦帮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1/00 | 分类号: | H01R41/00;B66C1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20190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尘 安全 刚体 滑触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设备供电技术,具体涉及滑触线。
背景技术
滑触线又称行车滑触线,安全滑触线。用于给移动中的设备供电,由两部分组成:滑线导轨(固定部分,与电源相接,常导轨由单长4.5m/根或者6米/根连接而成),集电器(滑动部分,可在滑线轨道上或内滑动并与铜条接触取电,集电器用于与移动电机相连)。
目前普遍采用安全滑触线(管式,封闭),排式滑触线,刚体滑触线,单极滑触线等,在防护等级、绝缘方面有很大改进,安全可靠。
钢体滑触线用于高电流设备,可根据用户需要设定载流量,最大可达3000A以上,电压等级可达到5KV以上。广泛应用于高温,高湿、高电压、强腐蚀、多粉尘等环境中。其一般由梯型铜棒和槽钢或由“T”型铜排和槽型铝结合相构成。用高强度专用绝缘子作支撑,从而组成向各种起重机械设备馈电的移动滑触线。
由于钢体滑触线的特殊性,在平时使用时都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由于钢体滑触线广泛应用于高温,高湿、高电压、强腐蚀、多粉尘等环境中,暴露在空气中的钢体滑触线上很容易被粉尘覆盖,大量粉尘的覆盖,不仅会出现爬电问题,还会极大的影响钢体滑触线与集电器之间的接触性,大大影响钢体滑触线与集电器之间的导电性,严重影响设备的稳定运行。再者,由于钢体滑触线其载流量达3000A以上,而电压等级可达到5KV以上,并且其又直接暴露,这样将工作人员的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使得现有钢体滑触线只能够应用于不易接触的场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钢体滑触线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出现性能不稳定以及安全性不高等问题,而提供一种防尘型半安全刚体滑触线。该滑触线上设置有相应护套,避免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有效提高安全刚体滑触线性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防尘型半安全刚体滑触线,所述刚体滑触线包括上部的铜导体以及下部的铁基,其还包括绝缘护套,所述绝缘护套包括绝缘外壳和绝缘条,所述绝缘外壳包裹在刚体滑触线铁基外侧,所述绝缘条与绝缘外壳的顶端可拆卸相接,并分布在刚体滑触线铜导体两侧。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例中,所述绝缘外壳内设有与刚体滑触线铁基相吻合的安置槽,安置槽两侧的顶端分别设置有开口相对的安插槽;所述绝缘条包括绝缘条本体和设置在绝缘条本体下端的安插块,所述绝缘条本体安插块与安插槽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条本体为L形,其通过一导向斜段与安插块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条本体内侧面的上部为导向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外壳上安置槽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外壳的底部中开设有导气管。
根据上述方案得到的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上端开口的绝缘护套将刚体滑触线包裹起来,在不影响刚体滑触线与集电器配合的情况下,使得空气中的灰尘无法覆盖在刚体滑触线上,保证了刚体滑触线与集电器之间的稳定配合,从而使的刚体滑触线的性能稳定。
(2)由于避免灰尘的大量堆积,使得本发明提供的刚体滑触线的抗爬电性好。
(3)通过绝缘护套的保护作用,大大提高刚体滑触线的安全性,使其适用于易接触场合,大大提高刚体滑触线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中涉及的钢体滑触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钢体滑触线中铁基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钢体滑触线中铜导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绝缘护套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绝缘护套中绝缘外壳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绝缘护套中绝缘条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本发明中涉及的钢体滑触线100主要由下部的铁基101和安置于铁基101上部的铜导体102组成。
如图2所示,铁基101的横截面为倒“T”形,其顶部设置有燕尾形安置块101a。
如图3所示,铜导体102包括上部的方形导体102a和位于下部的安置部102b,安置部102b为横截面为倒梯形,其上开设有与安置块101a相配合燕尾槽102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仪;上海浦帮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刘仪;上海浦帮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36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配和接收针对帧的音调
- 下一篇:一种基于修改影响分析的回归测试用例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