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式多功能液压钳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14572.8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5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武良州;王从彬;马永;张东立;崔建华;丁光远;胡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4 | 分类号: | B23P19/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76600 河南省商***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多功能 液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矿井下轨道回流线两端压接铜线鼻操作所用的立式多功能液压钳。
背景技术:
矿井下运输大巷的直流牵引网络系统中,是利用运输轨道作为矿用直流架线式电机车的电流回路,为减少电流回路中杂散电流对矿井安全生产及设备的危害,电流回路轨道均采用轨道导电器进行连接,从而减少轨道连接之间产生的电阻;因此,轨道导电器及轨道回流线连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轨道杂散电流的大小。目前,轨道回流线是采用长度300mm,Φ12.5mm的镀锌钢丝绳,两端用400A铜线鼻经手持式液压钳压紧连接形成一体的。使用手持式液压钳需要两人进行操作,一人操作液压手把,一人拿住回流线固定在液压钳口上,由于手持式液压钳体型轻巧而造成操作时重心不稳,因此大批加工回流线费时费力,且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手持式液压钳在将铜线鼻压紧在轨道回流线两端操作时存在着重心不稳且操作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质量好的立式多功能液压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立式多功能液压钳,包括液压千斤顶,位于液压千顶上方的固定架、其中在在液压千斤顶顶端固定有下钳口、固定架下面固定有与下钳口相对扣压的上钳口,在固定架上通过销轴连接一复位手柄,复位手柄上固定有对千斤顶端向下压使其复位的压拌。
液压千斤顶端戴有一圆帽,圆帽上面固定有用于安装下钳口的卡槽。
上钳口插在两块薄钢板中间用螺栓固定在固定架上。
固定架固定在一底座上,固定架是一倒“L”钢板,上钳口插在两块薄钢板中间用螺栓固定在倒“L”钢板上。
圆帽上面的卡槽由焊接在圆帽上面的两块钢板形成。
底座为一槽钢,液压千斤顶为20t的液压千斤顶。
本立式液压钳利用杠杆原理,可实现液压千斤顶的复位,不用将液压千斤顶取下手动复位,节省了操作时间;液压千斤顶液压缸伸缩速度较为缓慢,可将铜线鼻和镀锌钢丝绳平缓的压在一起,铜线鼻不易变形,压的较为结实不易松脱;上钳口采用薄钢板固定,还可在薄钢板一侧开口,并在开口处焊接一个螺母,利用螺栓固定上钳口,拆卸上钳口较为方便,结构简单巧妙。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1、有效地解决了大批量制作回流线费时费力及加工质量差的问题,使加工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避免了铜线鼻和镀锌钢丝绳经常脱开的现象,而且可实现连续加工,提高工作效率。
2、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外型小巧美观,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上钳口和下钳口扣压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圆帽的俯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图2可以看出:本立式多功能液压钳,包括液压千斤顶2,位于液压千顶上方的固定架6、其中在在液压千斤顶顶端固定有下钳口4、固定架6下面固定有与下钳口相对扣压成一圆形口的上钳口5,在固定架6上通过销轴连接一复位手柄8,复位手柄上固定有对千斤顶端向下压使其复位的压拌7。
由图1还可以看出:液压千斤顶端戴有一圆帽3,圆帽3上面固定有用于安装不同规格的下钳口的卡槽9。
由图1还可以看出:上钳口5插在两块薄钢板中间用螺栓固定在固定架6上。
由图1还可以看出:固定架6固定在一底座1上,固定架6是一倒“L”钢板,上钳口5插在两块薄钢板中间用螺栓固定在倒“L”钢板上。
由图3、图4还可以看出:圆帽3上面的卡槽由焊接在圆帽上面的两块平行钢板形成。
由图1还可以看出:底座1为一槽钢,液压千斤顶2为20t的液压千斤顶。
本发明操作方法:
首先将液压千斤顶摆放在工字槽钢上。在液压千斤顶上放好圆帽,并将下钳口安装到位,安装上钳口拧紧固定螺栓。将准备好的铜线鼻和镀锌钢丝绳穿在上下钳口之间,缓慢操作液压千斤顶使下钳口上压上钳口,把铜线鼻和镀锌钢丝绳压紧形成一体。使用完毕后,打开液压千斤顶泄压阀,操作复位手柄将液压千斤顶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45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