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液压缩展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14792.0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6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韦战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19/00 | 分类号: | B60B19/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5106 | 代理人: | 张智生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液压 车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轮,特别是一种多功能液压缩展车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基建施工及农业耕作过程中所用的机械车轮大都是普通轮胎加轮毂或开叉式固定轮结构模式,此类普通机械车轮结构模式均功能单一、实用性差、无伸缩结构、功效欠佳、节能环保差、操作不便,尤其在山道行车和农林业坡地耕种生产过程中很难实现前后轮与左右轮相对平稳操控和高效节能运作,而我国乃至世界现有施工场地和耕地面积有近一半均为坡地或半坡地,要有效实现机械化施工与耕种和高效高产,极有必要对现有普通各种坡地施工与耕作机械用轮作全新的改革与发展。同时,对平原地带的农林后期已长高的植物进行耕耘、施肥等也有必要使用能伸展增高且体质较轻的新型机械轮,以利耕作和免伤植物。为此,本发明人根据长期观察和多方面考证与反复研究,终于发明出一种适应性强、收缩伸展自如和施工耕作高效的多功能液压缩展车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普通轮毂技术缺陷和坡地机械施工与耕作发展需要,提供一种设计精巧、多能广用、安用简捷、缩展自如、可靠便利、优质高效、节能环保、便于维护、成本较低、经久耐用,即综合性价比极高的多功能液压缩展车轮。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液压缩展车轮,包括转轴、轮毂和外轮,其特征在于:
轮毂的轴孔和外轮之间连接有可缩展的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包括液压驱动件和液压支撑件。
所述液压驱动件包括液压圈和液压咀,液压圈设置在轴孔外侧,液压咀固定在液压圈上;所述液压支撑件包括液压筒、液压杆和支叉,液压筒一端设置在液压圈的外圆侧边上,另一端与液压杆套接,液压筒和液压圈之间设置有液压孔,支叉的一端与液压杆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外轮的内侧连接;轮毂的外圆侧边固定在液压筒上。
所述外轮为同弧多节式,其与支叉连接的一侧设有强度高的弧形金属件。
在液压筒靠近液压孔的端口内缘处设有限位件,液压杆的一端外缘设有突坎,限位件套卡住液压杆外缘突坎。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性能优越、优质高效
本发明采用创新设计理念与独创技术,将现有相关技术优缺点进行综合分析、剔除、揉和、优化、提高与创新,综合设计出由轮体装置及液压装置构成的多功能液压缩展车轮,该车轮精巧新颖和可操作与实用性极强,其中同弧多节式的外轮可用于支撑相关设置和滚动,设置于转轴外侧的轮毂可随转轴转动并固定液压筒,设置于轮毂轴孔中的转轴可接受外力驱动并同时驱动轮毂运转,设置于轮毂外侧的液压筒可配合轮毂中的液压孔工作并支控液压杆,设置于液压筒中的液压杆可配合液压筒把控支叉,与液压杆和外轮连接的支叉,可承受液压杆支使并固定外轮,设置于固定轴外侧的液压咀,可直接把外来液压力传动给所属液压装置。促使该发明结构严谨、技术先进、多能广用、操作便利、节能环保、经久耐用、制用成本低,故其综合技术性能优越和优质高效。
2、实用广泛、效益明显
本发明由于将现有名目繁多、技术滞后、功能单一、实用性差、能耗大效率低的类似技术进行全面分析、剔除、优化与创新,设计成综合技术高、结构精巧、功能多样、适用广泛、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操作便捷、制用成本低、经久耐用等优势于一身的多功能液压缩展车轮。本发明把轮体装置和液压装置中的外轮、轮毂、转轴、液压筒、液压杆、支叉、液压咀等进行有机设置,使轮体具有液压控制扩展与收缩和特殊运行等综合功能,极大地拓展了车轮的机动性与实用性,尤其能满足特殊车辆及特殊环境的使用,故其实用广泛,综合效益尤为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收缩结构示意图;
图中名称标号:轴孔1,转轴2,外轮3,液压孔4,突坎5,液压筒6,限位件7,液压杆8,支叉9,轮毂10,液压圈11,液压咀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多功能液压缩展车轮包括轮体装置、液压装置两个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47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