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助式光盘刻录全生命周期监控与审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15947.2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1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高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立思辰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立思辰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00 | 分类号: | G06F21/00;G06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4 | 代理人: | 李增朝 |
地址: | 10230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助式 光盘 刻录 生命周期 监控 审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安全领域,尤其涉及光盘刻录的安全管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军工、军队、国防科研等涉密领域,对数据的导入、导出、传递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在数据交换的过程中,起着重要媒介作用的就是各类涉密载体,包括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其中,光介质即光盘,由于光盘写入数据方式受限、内容不易篡改,安全程度相对较高,并且价格便宜、携带方便,所以广泛应用于数据交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对光盘刻录的安全管理要求,相反地,对于光盘刻录的过程控制和审计需要格外关注,除了建立并完善管理制度外,还需要以技术手段相辅助,对光盘刻录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监控与审计。
光盘刻录保密安全管理包括几个关键环节:刻录审批、刻录输出、光盘标识、光盘回收和刻录日志审计。现有的解决方案通常是在某个环节加上技术管控手段,结合专人监督并操作刻录设备从而实现对光盘刻录的保密管理。例如刻录审批通过OA系统的审批流程进行,申请人登录OA系统提交刻录申请的时候,需要维护名称、密级等信息,并上传刻录数据。审批领导在OA系统上进行审批,当审批通过后,申请人可至数据交换室或资料室找刻录管理员进行刻录。刻录管理员可登录OA系统查看到刻录审批的结果,由刻录管理员下载数据并刻录成光盘,对光盘的标识是通过在光盘盘面上粘贴标签或者手工写上编号、单位名称、密级、刻录人、刻录日期等信息,最后要在登记簿上手工登记刻录日志,包括刻录时间、刻录人、名称、密级、去向等。光盘使用完进行回收的时候,需要人工核对光盘盘面上的标识与刻录日志是否一致,并手工记录光盘回收状态。
有一些技术手段是应用于光盘刻录输出及审计环节(见专利“一种安全刻录及审计的方法”,申请号201010553013.3),实现对刻录设备的管理和刻录控制,例如对刻录权限进行控制,对光盘数据进行加密刻录,自动记录刻录日志。
现有的技术方案只能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进行技术管控,在刻录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专人进行监督管理,在保密安全及便利性方面存在着一些风险和问题:1.缺乏完整且连贯的技术手段和解决方案实现从刻录审批、刻录输出、光盘标识、光盘回收和刻录审计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各环节间容易出现脱节,从而导致责任不明的问题发生,并且难以追溯。2.通过OA提交刻录申请,在上传数据的时候往往有附件大小的限制,只能提交单个文件,而不能按照目录结构上传数据。3.刻录过程中需要专人进行操作和监督,存在着扩大涉密信息知悉范围的风险,并且遇到加班等情况下,增加了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存在着工作上的不便。4.光盘的标识和回收由于依赖于人工操作,容易出错,导致出现涉密光盘台账不清的情况。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涉密行业对光盘刻录的保密管理要求以及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助式的光盘刻录全生命周期监控与审计方法,实现从刻录审批、刻录数据、光盘标识到光盘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且提出一种自助式的刷卡刻录工作模式,既便利工作,又能够提高光盘刻录的安全性。
技术方案:一种自助式的光盘刻录全生命周期监控与审计系统,包括数台个人电脑、数台光盘打印刻录设备、光盘回收点电脑、服务器、网络;在服务器上设置光盘刻录监控与审计系统,在个人电脑上安装刻录申请/审批客户端,在光盘回收点电脑上安装光盘回收客户端;服务器和个人电脑均接入网络;每台光盘打印刻录设备绑定一个刻录控制终端,接入网络;
所述刻录控制终端包括CPU、内存、电源、液晶触摸屏、读卡模块及网卡,CPU主要负责处理来自于读卡模块、液晶触摸屏、网卡的数据并与光盘打印刻录设备和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读卡模块用于通过识读用户卡号进行用户身份鉴别;液晶触摸屏既支持输入信息,也可以显示信息,主要负责人机交互;刻录控制终端通过网口与光盘打印刻录设备连接,控制光盘打印刻录设备启动盘面打印及刻录任务,并且实时将刻录日志上传到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立思辰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立思辰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立思辰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立思辰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59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接件
- 下一篇:一种载人客车行车安全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