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门自动包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16003.7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4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强;顾强;杨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强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9/12 | 分类号: | B21D19/1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蒋家华;查俊奎 |
地址: | 21334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门自动包边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车门自动包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如今也将效率和质量要求提高到重要的位置。目前包边的主要类型分为:手工钣金包边、胎具+手工钣金包边。胎具+手持式包边机包边。机械自动包边或车门包边生产线。前三种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第四种则是用于大批量生产。模具包边的好处在于,由液压机或压床和压合模组成,液压式通用的,压合模是专用,通过液压机的一次行程,由模具完成45°和90°包边,其优点占地小,更换品种方便,适合多品种生产。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的发展、包边机的设计制造、包边动作模拟、运动轨迹显示及变形分析都广泛采用该技术。这是包边质量得以保证的必由之路,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为汽车车门内、外板包边设计了自动包边模。该模具在满足车门包边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速度快、生产成本低,维护量少、生产效率高的车门自动包边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门自动包边装置,包括上模架和下模架;还包括设置在下模架上的模仁、设置在下模架用于将工件上的垂直毛边打弯的打弯装置、通过弹性装置设置在上模架上的压料板、设置在上模架上用于将工件的被打弯的毛边压平的上压刀;模仁与压料板之间形成一个工件成型腔;上压刀的刀头端部与压料板的端头之间留有0.1-1mm的间隙;上压刀的刀头端部与模仁的端头之间留有所需加工工件厚度的间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打弯装置包括安装在下模架上的底座、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的摆杆、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的从动块、转动设置在摆杆与从动块上的托架、设置在托架上的至少一个的预弯刀、安装在上模架上且沿着底座上下移动的驱动块和至少一对相对从动块对称设置的回复弹簧;回复弹簧的一端设置在底座,另一端设置在托架上;驱动块上设置有驱动从动块转动的驱动凸轮和限定从动块过位的限位块。此打弯装置结构简单、稳定性高,易于加工生产且故障率低,优先选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上压刀的刀头端部与压料板的端头之间留有的间隙为0.5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预弯刀的数量为二。通常情况下,根据工件的需要,两个预弯刀以能达到所需的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备是机械式压力机,这种机械式压力机与包边模的生产方式相比传统液压式包边机不仅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低,模具一次性投入也低,生产过程中基本不需要专业维护;同时这种自动包边也解决了部分生产厂家由于设备紧张,采用人工包边造成的包边不稳定性。该模具可以按用户提供的零件实物或图纸数据进行快速设计、加工(模具制造周期2.5个月即可交付使用);模具大量采用标准件,方便采购及日后更换;本设计巧妙之处是将包边的翻90°直角边、打成<90°直角、完全压合过程通过机床滑块下行推动机构1,利用机构2控制内外板铆接后的间隙,最后利用机构3将边缘铆接。同时采用大行程斜锲(俗称鸟架)代替液压包边机的液压油缸,实现翻好边的铆合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拉弯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拉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模架,2、下模架,3、模仁,4、压料板,5、上压刀,6、工件成型腔,8、弹性装置,20、打弯装置,16、底座,10、摆杆,11、从动块,14、托架,7、预弯刀,12、驱动块,9、回复弹簧,12-1、限位块,12-2、驱动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图3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车门自动包边装置,包括上模架1、下模架2、模仁3、弹性装置8、压料板4、打弯装置20和上压刀5。
所述的弹性装置8为弹簧、橡胶、聚氨酯等弹性元件。
打弯装置20包括底座16、摆杆10、从动块11、托架14、两个预弯刀6、驱动块12和两对回复弹簧9。
模仁3安装在下模架2上,压料板4通过弹簧弹性连接在上模架1上;模仁3与压料板4形成一个用来成型工件的工件成型腔6。工件成型腔6的尺寸、形状根据所需加工的工件要求,设计不同尺寸的模仁3与压料板4即可形成任意所需的形状。上压刀5安装在上模架1,上压刀5用于将工件的被打弯的毛边压平。上压刀5的刀头端部与压料板4的端头之间留有0.5mm的间隙;上压刀5的刀头端部与模仁3的端头之间留有所需加工工件厚度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强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强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60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熔丝单元
- 下一篇:水杨醛缩肼受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