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环境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17046.7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4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李江龙;康志江;李彤;张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 | 分类号: | G01N3/00;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刘明华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洞型 碳酸盐 岩储层 环境 力学性能 试验装置 试验 方法 | ||
1.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环境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包括待测岩样(13)、密封腔体以及围压加压模块;所述待测岩样(13)固定设置在所述密封腔体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包括模拟储层环境单元,固定夹持模块,作用测试模块,探测模块和数据接收处理模块;
所述待测岩样(13)通过所述固定夹持模块密封在所述的密封腔体内;所述模拟储层环境单元设置在所述待测岩样(13)外,用于将所述待测岩样(13)置于地层储层环境中;作用测试模块施加作用力在所述待测岩样(13),对所述待测岩样(13)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所述探测模块与所述待测岩样(13)连接,用于探测其物理指标,包括物理指标指的是岩石抗压强度、杨氏模量及泊松比;所述探测模块与所述的数据接收处理模块连接,将探测的数据信号进行数据处理输出;
所述模拟储层环境单元包括加热器(11)和围压加压模块;所述加热器(11)设置在所述密封腔体外;所述围压加压模块包括增压泵(4),所述增压泵(4)通过压力管线与所述密封腔体相连接;
所述作用测试模块为轴向加压模块,对所述待测岩样(13)进行轴向加压,其包括活塞轴(6);所述活塞轴(6)伸入所述密封腔体并紧顶柱所述待测岩样(13)底端;
所述探测模块包括应变传感器(26)和数据传输结构;所述应变传感器(26)固定设置在所述待测岩样(13)上;通过所述数据传输结构将数据信号输出给所述数据接收处理模块;所述数据接收处理模块包括计算机(1)以及数字控制柜(2);
所述数字控制柜(2)与所述计算机(1)相连接,所述数字控制柜(2)向所述加热器(11)、增压泵(4)以及轴向加压模块传输控制命令并采集处理实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环境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向加压模块包括压机(5)、活塞轴(6)、上端帽(12)以及下端帽(15);
所述上端帽(12)顶端紧顶住所述密封腔体顶端,所述上端帽(12)与所述待测岩样(13)和所述下端帽(15)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活塞轴(6)顶端伸入所述密封腔体并紧顶住所述下端帽(15)底端,所述活塞轴(6)底端与所述压机(5)的工作轴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环境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腔体由上筒体(10)、下端盖(9)以及第一密封圈(8)形成;
所述上筒体(10)与下端盖(9)扣合连接为一体,其连接面处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圈(8);所述上筒体(10)与下端盖(9)之间形成所述的密封腔体;
所述下端盖(9)上设有流体入口(18),所述流体入口(18)通过压力管线与所述增压泵(4)相连接;所述活塞轴(6)穿过所述下端盖(9)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下端帽(15)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环境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器(11)沿周向设置在所述上筒体(10)外侧壁上;
所述加热器(11)与所述的数字控制柜(2)连接,用于接收数字控制柜(2)的指令开始或中止加热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环境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探测模块中应变传感器(26)为高温高压应变片,所述应变传感器(26)固定设置在所述传感器架(14)臂上;用于测量待测岩样的纵向和横向变形;在所述应变传感器(26)的输出端和所述数据传输结构连接,即其输出端设置有引线与数据传输结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环境力学性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探测模块中的数据传输结构包括应变数据信号缆(17)以及信号缆密封装置;所述信号缆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密封套(22)、第二旋塞(23)、第二密封圈(24)以及第二密封套(25);
所述应变数据信号缆(17)穿过所述密封腔体并与所述应变传感器(26)电连接;
所述密封腔体底部设有阶梯孔,所述第一密封套(22)包裹设置在所述应变数据信号缆(17)外侧,所述第二密封套(25)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套(22)底端并包裹设置在所述应变数据信号缆(17)外侧,所述第二旋塞(23)在所述第二密封套(25)下方旋紧,将所述第一密封套(22)和第二密封套(25)紧密固定在所述密封腔体外;
所述第二密封圈(24)设置在所述阶梯孔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704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