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近吹填淤泥地基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17414.8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7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曾四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2 | 分类号: | E02D3/02;E02D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李彦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近 淤泥 地基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基础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近吹填淤泥地基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对新近吹填淤泥这种高含水量、强度几乎为零的土体的处理流程是:在吹填完成后,先晾晒一段时间(通常为一年以上),以使吹填淤泥表层形成一定的强度后,然后铺设荆芭等形成施工垫层,待人与机械可以进场后,开始进行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属于排水固结技术的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以及改进的真空预压法,如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法(或称直排式真空预压法)、低位真空预压法等。
采用这些技术施工需要满足机械能够进场的条件才可实施,而且造价高、工期长。具体而言,传统的吹填淤泥地基处理技术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 适应性差:场地虽经一段时间晾晒后,人与机械可以勉强进场,但表层的硬壳层极易发生扰动破坏,给施工安全带来极大隐患;2. 施工周期长:需要1~2年甚至更长的时期,无法适应周期紧迫的现代化施工要求;3. 资源难以配置:施工时需要垫铺砂垫层,但通常情况下吹填淤泥的区域砂资源非常宝贵,难以满足施工要求,处理效果大打折扣;4. 地基处理效果难以保证:由于吹填淤泥含水量高、沉降大,排水通道一旦堵塞,则有可能导致地基处理失效,且后期补救困难。
其他施工方法如高真空击密法,虽然用于吹填土具有显著效果,但较难适应粘粒含量过高的吹填淤泥场合。
另外当前几乎所有的地基处理方法都追求一步到位,认为这样可以节省投资、工期等,但新近吹填淤泥有其特殊性,其含水量特别大(可达200%~300%),相应的沉降也特别大,排水通道不但极易被涂抹,而且必然会产生弯曲、扭结等现象,从而影响其排水效果,另外土体的含水量降到一定程度后,再往下降困难加大,故一步到位很难达到处理效果。为此有必要根据新近吹填淤泥各阶段的土性特点,分阶段进行地基处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施工方便、地基强度增长较快、施工成本低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近吹填淤泥地基处理方法。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
一种新近吹填淤泥地基处理方法,解决当前吹填淤泥必须经过晾晒之后方可处理的弱点,可做到淤泥在吹填结束后可立即进行加固处理。包括浅层真空降水联合预压、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和复合地基三个阶段。
本发明的特征是:按如下步骤依次进行:
在浅层真空降水联合预压时,按如下步骤进行地基处理:
a. 分区:将待处理区域分区,每一分区单元的面积为10000m2~20000m2,相邻的分区单元之间通过架设浮桥隔开;
b. 铺设浅层真空降水联合预压垫层:
在陆地上将波纹渗水管在水平方向上构成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波纹渗水管的相交处用二通弯头或三通接头连接,波纹渗水管的管径为50mm~70mm,相邻波纹渗水管之间的间距约为30m;波纹渗水管形成主排水管;一个主排水管路的面积约900m2;
在主排水管道中间再铺设波纹滤管,波纹滤管在水平方向上也构成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波纹滤管的相交处用三通接头或四通接头连接,波纹滤管的管径为40mm~60mm,相邻波纹滤管之间的间距为2m~3m;波纹滤管形成次排水管;
将间距为1.0m~1.5m左右水平铺设的塑料排水板和波纹渗水管及波纹滤管紧密缠绕,水平排水板布置于主、次排水管的底部;
在每根水平布置的主、次排水管中间,通过三通布置竖向波纹渗水管,竖向渗水管的长度为1.5m~2.0m,渗水管的底部用土工布封底,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的浅层真空降水联合预压垫层,垫层上再通过一个三通预留出膜口;
将整个浅层真空降水联合预压垫层铺设到已绑扎好的一张土工格栅上,并与土工格栅用扎丝紧密相连;
在陆地上预铺一张已连接好的约为1100m2的编织布,将已绑扎好的浅层真空降水联合预压垫层铺设到塑料编制布上,并用小刀在编织布上割开缺口,以便于将竖向波纹滤管插入;
在编织布的边角绑扎绳子,用人工在围堤或浮桥上将浅层真空降水联合预压垫层直接铺在泥面上;
这样一个面积约为900m2的浅层真空降水联合预压垫层就可直接铺设到泥面上,每一个面积为10000m2~20000m2的分区需要12~25个垫层;
以上操作基本上都在陆上作业,相对于在泥面上操作,既减小对原吹填淤泥的扰动,又可大大降低劳动强度,避免人陷入淤泥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74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超薄成像镜片的眼镜
- 下一篇:一种纺丝喷头往复直线运动式静电纺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