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眼部美白保湿护肤品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17544.1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0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平;严常开;孙金龙;周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99 | 分类号: | A61K8/99;A61K8/97;A61Q19/00;A61K8/34;A61K8/42;A61K8/44;A61K8/49;A61K8/58;A61K8/73;A61K8/81;A61K8/893;A61K8/9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秋越 |
地址: | 43006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眼部 保湿 护肤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部美白保湿护肤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眼睑皮肤是人体全身最薄的皮肤,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一些外部因素如UV光线刺激以及疾病因素的困扰,眼睛部位的相关组织和表层皮肤,最易产生黑眼圈、眼袋和皱纹等老化现象。黑眼圈是眼眶部位的眼皮外观呈现较暗的颜色,与眼皮本身的色素多寡、眼皮内的血管血流等因素相关。黑眼圈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有(1)睡眠不足、营养缺乏、用眼疲劳、不良生活习惯、化妆品色素沉着;(2)月经期间、怀孕末期或生育过后身体的激素会发生变化,色素沉着在眼部产生黑眼圈;(3)人体病变如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久病体弱者等眼周围皮下组织供血不良兼静脉回流也不好导致眼部气血运行失常,血淤阻滞而引起黑眼圈。
现在市场上的眼部护理品较多,大多是一些日常保湿性的,其成分多为人工化学合成的营养成分,成本较高,且容易产生过敏等不良反应。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眼部保湿美白护肤品,含有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
α-甘露聚糖 30-60;
茯苓菌核提取物 0.01-0.5;
当归多糖 0.1-5;
当归总有机酸 0.1-5;
白术根提取物 0.1-6;
眼围合剂 40-75。
优选地,眼部保湿美白护肤品为啫喱,还含有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
去离子水 600-900;
甘油 20-45;
丁二醇 30-50;
黄原胶 0.1-5;
卡波姆U20 4-8;
泛醇 2-8;
EDTA 二钠 0.1-3;
双-PEG-18 甲基醚二甲基硅烷 3-7。
优选地,上述的眼部保湿美白护肤品,还含有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刺激抑制因子10-40。
优选地,上述的眼部保湿美白护肤品,还含有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抗敏止痒剂10-50。
优选地,上述的眼部保湿美白护肤品,还含有如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甲基异噻唑啉酮和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任意比的混合物0.5-5。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的眼部保湿美白护肤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量甘油、丁二醇分散黄原胶,加入水搅拌均匀,备用;
(2)取水加入乳化罐中,将卡波姆U 20均匀洒在水表面,浸泡至水表面无白色粉末,待用;
(3)将所述量α-甘露聚糖、EDTA 二钠和水经200目筛网加入步骤(2)所得混合物中;
(4)将所述量泛醇加入水中加热溶解后,经200目筛网加入步骤(3)所得混合物中;
(5)将茯苓菌核提取物、当归多糖、当归总有机酸、白术根提取物和双-PEG-18 甲基醚二甲基硅烷加入水中加热溶解完全后,经200目筛网加入步骤(4)所得混合物中;
(6)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经200目筛网加入步骤(5)所得混合物中,真空混合搅拌,加热至80~85℃,保温,搅拌降温至45℃以下;
(7)步骤(6)所得混合物,过200目筛网,调pH至3.5~8.5,真空搅拌,然后加入眼围合剂,真空搅拌,降温至38℃,陈化24h以上。
优选地,步骤(3)中还将刺激抑制因子经200目筛后,加入步骤(2)所得混合物中。
优选地,步骤(3)中还将抗敏止痒剂经200目筛后,加入步骤(2)所得混合物中。
优选地,步骤(7)中步骤(6)所得混合物,过200目筛网,调pH至3.5~8.5,真空搅拌,然后加入眼围合剂以及甲基异噻唑啉酮和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任意比的混合物,真空搅拌,降温至38℃,陈化24h以上。
优选地,步骤(7)中步骤(6)所得混合物,过200目筛网,以NaOH水溶液调pH至3.5~8.5。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1、配方科学严谨、功效确切无毒副作用。
2、功效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本发明使用后保湿美白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抑制黑色素能力和增加皮肤亮度能力,同时具有较好的保湿效果,有较强的增加水分能力和持续锁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175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