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外壳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20236.4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01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拓也;示野竜三;古本哲也;桥口徹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24 | 分类号: | H01R13/24;H01R13/05;H01R13/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壳 连接器 | ||
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1年9月1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203457的优先权益,在此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公开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外壳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此类技术,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3-142183公开了一种由接触模块和外壳组成的连接器。如本申请的图28所示,接触模块100包括以带状形成的基座101和从基座101的两侧延伸出的多个接触件102,其中基座101插入在接触件102之间并且接触件102呈梳齿状布置。通过堆叠由SUS材料制成的薄片、由聚酰亚胺树脂制成的绝缘膜和由贵金属材料制成的电镀膜来形成每个接触件102。
顺便提一下,本发明人已经开发出一种无外壳连接器,所述无外壳连接器包括呈梳状布置并用作接触件的多个悬臂。此无外壳连接器存在如下问题:悬臂未被外壳保持从而使得悬臂易于被损坏。
由于在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3-142183中公开的连接器包括外壳,所以该连接器不存在上述问题。相应地,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3-142183也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外壳连接器,其中呈梳状布置并用作接触件的多个悬臂很难被损坏。
依照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提供一种无外壳连接器,所述无外壳连接器由单个金属板形成并且用于安装在基板上,所述无外壳连接器包括:呈梳状布置并用作接触件的多个悬臂;和包围所述多个悬臂的外框体。
优选地,所述外框体包括:一对侧板,用于在与所述基板平行的方向上把所述多个悬臂夹在中间;和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相对侧上的顶板,其中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基板之间插入有所述多个悬臂。
优选地,所述外框体还包括第一基板被固定部分,所述第一基板被固定部分连接到所述侧板并且被固定到所述基板。
优选地,所述外框体还包括第二基板被固定部分,所述第二基板被固定部分连接到所述顶板并且朝着所述基板延伸以被固定到所述基板。
优选地,所述顶板包括插入开口,在所述插入开口中插入对应连接器。
优选地,所述顶板包括包围所述插入开口的无缝外围边缘。
优选地,所述外围边缘具有倾斜表面和弯曲表面之一。
优选地,所述多个悬臂被形成为远离所述基板延伸,并且所述顶板覆盖每个所述悬臂的顶部,所述顶部距所述基板最远。
优选地,所述多个悬臂被形成为朝着所述基板延伸。
优选地,通过在所述金属板上形成绝缘层并且在所述绝缘层上形成期望的导电图案来使所述多个悬臂用作接触件。
依照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多个悬臂被外框体包围,由此防止悬臂被损坏。
根据以下给出的详细描述和仅以示例性方式给出的附图可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点以及优点,因此所述详细描述和附图不应被看作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从插座连接器移除插头连接器的状态的透视图(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2是插座连接器的透视图(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3是插座连接器的局部剖面透视图(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4是沿图2的线IV-IV所取的剖视图(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5是插头连接器的透视图(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6是沿图5的线VI-VI所取的剖视图(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7是示出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嵌合在一起的状态的剖视图(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8A到8D是示出用于制造插座连接器的方法的图(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9是插座连接器的透视图(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修改例子);
图10是插座连接器的透视图(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修改例子);
图11是插座连接器的透视图(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三修改例子);
图12是示出从插座连接器移除插头连接器的状态的透视图(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图13是插座连接器的透视图(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图14是插座连接器的局部剖面透视图(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图15是沿图13的线XV-XV所取的剖视图(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图16是插头连接器的透视图(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图17是沿图16的线XVII-XVII所取的剖视图(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02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