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发光色母粒及其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0446.3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3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博云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101/00 | 分类号: | C08L101/00;C08J3/22;C09K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孙国栋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发光 色母粒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色母粒及其制备工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下发光色母粒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色母粒着色是现今最普遍采用的塑料着色法,色母粒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着色剂、载体和分散剂,通过高速混练机混炼后,破碎,挤出拉成粒,色母粒在塑料加工过程中,具有浓度高、分散性好、清洁等显著优点。
现有的色母粒无法吸收、储存、散发光源,无法适应水下标识及水下渔业作业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吸收、储存、散发光源的水下发光色母粒,该色母粒制备工艺简捷,制备成本低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下发光色母粒,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体,载体的外部覆盖有由光致储能夜光粉制成的发光层。
进一步地说:
所述发光层的厚度为0.6-1.2毫米。
所述水下发光色母粒的形状为圆形、圆柱形、矩形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水下发光色母粒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调制
将光致储能夜光粉与水按质量比为(5-7):(3-5)混合均匀;
2、混合
将步骤1所得的混合物与载体投入高速拌和机中进行混合处理;
3、挤出造粒
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料输送至螺杆挤出机内,螺杆挤出机内的温度控制在200-300℃,转速为250-350r/min挤出造粒;
4、干燥
将步骤3)得到的色母粒在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后的色母粒含水量控制在5%-7%。
进一步地说:
所述步骤1与步骤2之间还有加热步骤,具体为:
将步骤1所得的物料输送至加热皿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50-70℃,加热20-30分钟。
步骤2中所述混合处理的时间为40-50分钟。
步骤3中所述螺杆挤出机为双螺杆挤出机或者单螺杆挤出机中的任意一种。
步骤4中所述干燥机内的干燥温度控制在30-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水下发光色母粒,结构设计合理,由于载体的外部覆盖有由光致储能夜光粉制成的发光层,因此,制备出的色母粒可以吸收、储存、散发光源,适应行业要求,而且,本发明所述的水下发光色母粒制备工艺简捷,制备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所述水下发光色母粒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参照附图,本实施例所述的水下发光色母粒为圆形,包括载体1,载体1的外部覆盖有由光致储能夜光粉制成的发光层2,发光层2的厚度为0.6毫米,
上述水下发光色母粒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调制
将光致储能夜光粉与水按质量比为5:3混合均匀。
2、加热
将步骤1所得的物料输送至加热皿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50℃,加热20分钟。
3、混合
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与载体投入高速拌和机中进行混合处理,处理的时间为40分钟。
4、挤出造粒
将步骤3所得的混合物料输送至双螺杆挤出机内,双螺杆挤出机内的温度控制在200℃,转速为250r/min挤出造粒。
5、干燥
将步骤4得到的色母粒在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机内的干燥温度控制在30℃,干燥后的色母粒含水量控制在5%。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的水下发光色母粒为圆柱形,包括载体,载体的外部覆盖有由光致储能夜光粉制成的发光层,发光层的厚度为1.2毫米。
上述水下发光色母粒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调制
将光致储能夜光粉与水按质量比为7:5混合均匀。
2、加热
将步骤1所得的物料输送至加热皿中进行加热,加热温度控制在70℃,加热30分钟。
3、混合
将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与载体投入高速拌和机中进行混合处理,混合处理的时间为50分钟。
4、挤出造粒
将步骤3所得的混合物料输送至双螺杆挤出机内,双螺杆挤出机内的温度控制在300℃,转速为350r/min挤出造粒。
5、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博云塑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博云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04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车轴迷宫端盖车削加工用定位工装
- 下一篇:钢砂颗粒分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