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阀用阀壳体以及控制阀用阀壳体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20760.1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66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河村志信;横田健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16K27/00 | 分类号: | F16K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严星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阀用阀 壳体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二通阀、三通阀等转换阀、开闭阀、流量控制阀等控制阀的控制阀用阀壳体以及控制阀用阀壳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构成为在一个阀壳体设置多个控制阀并利用各控制阀的开闭来转换流道的组合阀。
例如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3930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提出了如下的电磁阀:将多个电磁阀的流体控制部安装在设于壳体的多个安装孔上,利用各电磁阀的开闭来转换流道。
但是,这种用锻造、铝等的铸模制作阀壳体的场合,阀壳体的阀座部分需要高精度,因而需要利用切削加工对阀座部分进行二次加工。
这样,由于需要二次加工,因而阀壳体的制作花费时间,而且成本也变高。
此外,由于用铸造、铸模等制作阀壳体,因而导致阀壳体的重量也变重。
为此,在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07692号公报)中,公开了制造由冲压加工形成的阀主体。
即、图19是表示具备专利文献2的阀主体的电磁阀的示意剖视图。在该电磁阀200中,具备电磁阀主体202,该电磁阀主体202具备阀座部件204和配管连接部件206。
并且,该阀座部件204是大致杯形,形成阀室208和阀座210,另一方面,配管连接部件206通过将用于与配管连接的一对连接部214与基体部212相互接合而构成。
并且,将这些阀座部件204和由基体部212和连接部214构成的配管连接部件206在对不锈钢的薄板材进行冲压加工之后相互接合来形成电磁阀主体202。
另外,在专利文献3(日本实公昭49-7961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结构:通过将四张板部件层叠构成阀主体从而形成阀座以及通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39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0769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公昭49-7961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电磁阀200中,如图19的箭头所示,为了防止流体从阀座部件204和配管连接部件206之间漏出到出口侧(所谓的“内漏”),在阀座部件204和配管连接部件206之间设有密封部件218,但在密封部件218因时效劣化而破损的场合、及阀座部件204和配管连接部件206之间的深度等这些部件尺寸有波动时,密封部件218没有将其完全堵上,会发生内漏。
另外,专利文献2的电磁阀200涉及单一的电磁阀,不可能连结多个电磁阀主体202而构成组合阀。
如图20(A)、(B)所示,在配管连接部件206中,如果追加接头部件220便能连接,但由于需要接头部件220,因而导致零件数量增加。而且,这种结构复杂的配管连接部件206的冲压模具在批量生产方面是不可能的。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将四张板部件层叠构成阀主体来形成阀座以及通路,因而零件数量也变多,在加工性和组装性上存在问题,批量生产也难,成本还变高。
而且,专利文献3涉及单一阀,不可能连结多个阀主体而构成组合阀。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状,目的是提供不需要像现有的铝铸模制的控制阀用阀主体那样通过切削加工对阀座部分等进行二次加工,以简单的工序便能构成复杂的流道且气密性优良没有时效变化引起的劣化、可靠性也优良、加工性、组装性优良且能批量生产而且还能降低成本的控制阀用阀壳体以及控制阀用阀壳体的制造方法。
再有,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将阀壳体单元以多个相连的方式一体成形来构成组合阀的阀壳体的情况下,组合化容易、零件数量也少、流道的改变容易且不会发生所谓的“内漏”、气密性优良、没有时效变化引起的劣化、可靠性也优良、加工性、组装性优良、能批量生产还能降低成本的控制阀用阀壳体以及控制阀用阀壳体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是为了实现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课题以及目的而做成的发明,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流道形成部件;
构成阀座的阀座部件;以及
通过用上述多个流道形成部件夹持上述阀座部件而构成的阀壳体单元。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阀用阀壳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通过用多个流道形成部件夹持阀座部件来形成阀壳体单元。
这样,通过用多个流道形成部件夹持阀座部件便能构成阀壳体单元,所以不需要像现有的铝铸模制的控制阀用阀主体那样通过切削加工对结构复杂的流道、密封槽部、接头部、阀室、阀座等进行二次加工,以简单的工序便能构成复杂的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07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功率动作型设备
- 下一篇:球体元件专用防崩裂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