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织车间的热能转移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1294.9 | 申请日: | 2012-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3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姚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万丰制衣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织 车间 热能 转移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能转移方法及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纺织车间的热能转移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部分纺织车间如细纱车间由于机器发热量大,在冬季车间热量仍有剩余,需要大量排放到室外大气中,大量热能白白浪费;而部分纺织车间如络筒车间和前纺车间在冬季则需要供热,这样造成了能量浪费严重。
细纱车间用电一般占全厂吨纱基本生产用电的60%~70%,除一部分转化为加工产品的机械能外,绝大部分电功率转化为热能散发到车间中。细纱机的主要产热部件是电机,电机表面温度甚至高达60℃,远远高于车间的温度。因此为节约能源,目前细纱车间的电机基本上都单独进行排风,称为工艺排风。由于细纱车间热量过剩,无论冬季还是夏季,工艺排风都排至室外大气中。除工艺排风外,细纱车间的车间回风称为地排风。根据国家标准,细纱车间的温度一般也高于其他车间的温度。实际纺织车间中,冬季细纱车间的温度甚至比前纺并粗等车间的车间温度高10℃以上。
发热量较小的车间包括有后纺的络筒车间、前纺的并粗车间等。这些车间的机器数量较少,机器排布较稀,整个车间总体发热量较低。在冬季,仅靠机器发热量不足以保证车间的温度。为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温度,需要从外界输入热量。纺织企业用电量很大,约和整个纺织企业的工人工资相当。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企业,在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已无潜力可挖的情况下,节能已成为纺织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选择。
所以对现有技术人员来说如何找寻一个技术方案,解决各车间热量产生量不同,在冬季能量浪费严重的问题是一个急侍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纺织车间的热能转移装置及方法,把排出室外的热量转移至需要供热的车间,通过各车间热能相互转移分配来达到热能节约利用的目的,从而达到十分良好的节能效果。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不消耗或消耗很少的能量,将部分纺织车间的热能转移至另外的纺织车间。
一种用于纺织车间的热能转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工艺排风回产热量较大的空调室过滤;
步骤2、过滤气的空气由工艺排风机通过主通道隔出的一条通道送至产热量较小的车间的空调室;
步骤3、由该空调室的送风机送至车间。
一种用于纺织车间的热能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排风机的主通道旁设有一条通道连通产热量较大的空调室及产热时小的空调室。
进一步的,所述的产热量较大的空调室设有排风窗,该排风窗可调,可把工艺排风调小或关闭,以保证在冬季工艺排风可送至其他车间。
进一步地,所述隔出风道的两端,装有调节窗以保证冬季工艺排风可以畅通,而夏季工艺排风不能通过。隔出风道可采用普通的砖墙或玻璃钢风道。
本发明可将细纱车间的多余热量送至产热量较小的车间,从而保证车间热能的相互转移分配,这样可节约大量能源。本发明采用了工艺排风机和送风系统,其送风比较均匀,整个车间的舒适度较高,热能利用率较高,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纺织车间的热能转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工艺排风回产热量较大的空调室过滤;
步骤2、过滤气的空气由工艺排风机通过主通道隔出的一条通道送至产热量较小的车间的空调室;
步骤3、由该空调室的送风机送至车间。
一种用于纺织车间的热能转移装置,在工艺排风机的主通道旁设有一条通道连通产热量较大的空调室及产热时小的空调室。在产热量较大的空调室设有排风窗,该排风窗可调,可把工艺排风调小或关闭,以保证在冬季工艺排风可送至其他车间。在隔出通道的两端,装有调节窗以保证冬季工艺排风可以畅通,而夏季工艺排风不能通过。隔出风道可采用普通的砖墙或玻璃钢风道。本发明可在不增加锅炉的前提下,将前纺并粗车间、后防络筒车间的温度提高了6~7℃,都达到19℃以上,不采用锅炉即可达到人体的热感觉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万丰制衣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昆山市万丰制衣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12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