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组分固化型发泡聚氨酯树脂组合物、聚氨酯成型体及鞋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1422.X | 申请日: | 2012-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7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新地智昭;须崎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DI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G18/10 | 分类号: | C08G18/10;C08K5/17;C08K5/3445;C08L75/04;A43B13/04;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分 固化 发泡 聚氨酯 树脂 组合 成型 鞋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静电性优异的双组分固化型发泡聚氨酯树脂组合物、使用其而获得的聚氨酯成型体以及鞋底。
背景技术
在综合生产、化学工厂、操作现场、危险物处理场所、实验设施等这样的处理危险物的场所的静电成为原因而导致的火灾和爆发灾害不断,人和财物的损害较大,这受到人们的担心。
作为防止这样的静电灾害的对策,正积极研究对人体穿着用的鞋类、衣料品等中使用的树脂或纤维等赋予防静电性(也称制电性。),例如,被应用于防静电带电用安全鞋、操作鞋、清洁室用鞋等的鞋底、医疗用鞋、安全手套、安全操作服、安全帽等各种物品。
以往,作为赋予防静电性的方法,将包含导电性物质、离子性物质等的防静电剂涂布或喷射到树脂成型品的表面的方法、将包含导电性物质、离子性物质等的防静电剂内部添加到树脂中的方法等正进行起来。作为将这样的方法应用到聚氨酯树脂中的事例,已知的是例如(1)添加炭黑、导电填料等的方法、或者(2)涂布或添加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方法等。
然而,在添加导电填料等的前述方法(1)中,由于向聚氨酯树脂中添加时引起树脂组合物的显著增粘,因而成型变得困难。
另外,在使用通常的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前述方法(2)中,存在难以提高防静电性直至实用上有效的水平的问题。因此,要进行了以赋予更良好的防静电性为目的的研究。
例如,提出了如下方案:添加高氯酸、硫氰酸或硝酸等的碱金属盐或碱土金属盐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或者添加烷基硫酸季铵、季铵高氯酸盐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然而,在前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在单独使用其所记载的特定的化合物时,以某种程度较早表现防静电效果,但聚氨酯成型品的性能仍不充分,在实用上存在问题。
另外,前述专利文献3的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刚刚成型后的制电性的表现过慢,聚氨酯成型品的最终性能也是湿度依赖性高、低温低湿度条件下无法充分表现防静电性,实用性极差。
进一步,提出了如下方法:作为离子性的防静电化合物,使用取代磺酸季铵等非金属系防静电化合物及磺酸金属盐等金属系防静电化合物的混合物,将添加有甲酰胺、或碳酸乙二酯、碳酸丙二酯等环状碳酸酯等的极性有机溶剂的防静电剂组合物添加到聚氨酯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然而,专利文献4的方法中,由于作为必须的含有成分使用甲酰胺、或碳酸乙二酯、碳酸丙二酯等环状碳酸酯等的极性有机溶剂,因而容易受到残留的有机溶剂的不良影响,例如存在所得的树脂组合物的保存稳定性的降低、成型体表面的渗出、甲酰胺等的有机溶剂的发生导致对人体的不良影响等在安全方面、卫生方面、品质方面的各种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4的情况下,在多元醇中添加的环状碳酸酯由于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加热时容易分解,因而在作为发泡原液而预混到多元醇中使用的情况下,随时间引起发泡行为异常,无法获得稳定的物性的成型物,因而也有在线生产方面及品质管理方面产生不良这样的问题。
进一步,提出了如下方案:含有选自取代磺酸季铵系的阳离子系制电性化合物及金属盐系的阴离子系制电性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的防静电剂、及包含内酯系单体的防静电助剂的聚氨酯树脂成型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然而,专利文献5中,存在如下问题:通过作为防静电助剂添加内酯系单体,获得了一些防静电性,但实用方面还不充分,另外粘接性也差,因而还难以用于例如安全鞋等的鞋底或安全手套等的安全物品等的宽范围的用途中。
另外,对于专利文献5中使用的防静电剂,其防静电性对温度和湿度的依赖性大、在高温高湿度条件下吸附大气中的湿气(水)并且水作为防静电剂起作用,一部分能够表现良好的防静电性能,但相对于此,存在在低温低湿度条件下无法表现充分的防静电性且并不实用的问题。
如上所述,期望如下所述的双组分固化型发泡聚氨酯树脂组合物:即使在从低温至常温(20±15℃)的宽范围的温度条件及低湿度条件下,电阻值的差也小、且温度依赖性小的防静电性能优异的双组分固化型发泡聚氨酯树脂组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439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29851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4-29851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32925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606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DIC株式会社,未经DI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14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