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22667.4 | 申请日: | 2012-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0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石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5 | 分类号: | G02F1/15;G02F1/153;C03C2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薄膜 器件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器件(Electrochromic Device,ECD)是指在外界电场的作用下,其中的电致变色材料发生氧化还原而对光透射或反射产生的可逆变化,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的可逆变色现象。
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分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具备循环稳定性高、附着力强及热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响应速度快、颜色变化丰富、易加工、易分子设计及成本低廉等优点。同时,单一的无机或有机电致变色材料都有其缺点,所以有机-无机复合电致变色材料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通过选取适当不同的有机、无机材料,利用材料的结构、性能上的协同效应来制备性能更好的电致变色材料因此又一次引起研究热潮。但是,传统的有机-无机复合电致变色薄膜存在如下问题:当电致变色器件尺寸增大时,如应用到落地窗、或是车窗等大尺寸领域时,其显示均一性会变得很差,即显示器件的不同部分(上、下、左、右、中)在显色时的透过率有较大的差异,极大地影响了电致变色器件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作方法,能够制备出各个区域透过率差异小的电致变色器件,使得该电致变色器件的显示效果良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设置于所述第一衬底内侧的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衬底内侧的第二透明导电层,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的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所述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是通过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以及在所述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后,去除所述微球膜,并令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后制成的。
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与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的电解质层。
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电解质层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的离子存储层。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致变色薄膜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衬底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
在所述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
以溶剂去除所述微球膜;
令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以在所述衬底上制成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
所述微球膜中微球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形成所述微球膜所用的微球乳液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加入稳定剂,并搅拌至充分溶解;
在所述混合溶剂中加入引发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
将所述混合溶剂在氮气的保护下预分散30分钟后升温至60℃,反应24小时后制成所述微球乳液。
所述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网状的微球膜的步骤具体为:
采用旋涂法在所述衬底上涂抹所述微球乳液,并置于50℃的烘箱中烘干,以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网状的所述微球膜。
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的材料为三氧化钨。
形成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所用的三氧化钨溶胶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钨酸钠中加入去离子水制成浓度为4.2×10-3mol/L的钨酸钠溶液;
在所述钨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盐酸至无白色絮状物生成为止;
在所述钨酸钠溶液中滴加浓硫酸调整所述钨酸钠溶液的pH值至1-3的范围内;
依序在所述钨酸钠溶液中滴加无水乙醇、丙酮、乙酰丙酮;
搅拌所述钨酸钠溶液4小时,以形成所述三氧化钨溶胶,其中,制作所述三氧化钨溶胶是在无光照、温度20℃-30℃的条件下进行的。
所述在所述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的步骤具体为:
在真空下,将所述微球膜浸入所述三氧化钨溶胶,并在90℃的烘箱热处理5小时,以在所述微球膜的间隙形成无机电致变色膜。
所述以溶剂去除所述微球膜的步骤具体为:
以丙酮或四氯化碳溶剂溶解所述微球膜。
所述令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与有机电致变色溶液发生聚合反应以制成有机-无机电致变色薄膜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无机电致变色膜浸泡在硅烷偶联剂溶液中至少10分钟后烘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26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