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泄漏节能机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23426.1 | 申请日: | 201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9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陈贤明;陈贤建;周宗华;赵祯年;章青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平柴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13/20 | 分类号: | F16N1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泄漏 节能 机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机油泵,特别是能满足发动机空间不足而使用皮带传动的无泄漏节能机油泵。
背景技术
以往的机油泵,无论是齿轮泵或转子泵都是提供发动机润滑油的部件,而且都存在从机油泵轴转动部位渗油的老大难问题,如果没有渗油则机油泵轴不能得到润滑,存在机油泵抱轴的隐患。为了防止渗漏的机油对发动机产生污染,通常情况下,机油泵作成内置式,使渗漏的机油流回发动机油箱中;还有一种情况是机油泵作成外置式结构,其传动方式采用齿轮传动或链轮传动,同时有一个罩子将齿轮传动付罩起来,不让机油外流,但这种结构是不能采用皮带传动的,因为机油泵渗出的机油会污染皮带,造成皮带打滑,影响机油泵的正常工作;如果采用机油泵加油封的方法,由于油封唇口的润滑要求,也不可避免有一些机油泄漏出来,同时油封的橡胶存在老化的问题,影响机油泵的使用寿命。为了压缩发动机结构,美国优华劳斯公司设计了一种新型发动机,取消了通常的从皮带传动到齿轮传动的二次传动方法,而采用直接用皮带轮做为机油泵上传动动力的结构,这样就对机油泵渗油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检索,节能机油泵仅有一个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申请号为201120385574.7,授权公告号为CN202301011U,授权公告日为2012.07.04。创新点是在泵体与泵盖的结合面之间设有圈于转子外围的过油通道。本专利申请创新点与其完全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满足发动机空间不足而使用皮带传动的无泄漏节能机油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无泄漏节能机油泵,包括泵盖1、泵体2、外转子3、内转子4、转子轴6和皮带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轴6上安装皮带轮8的这一侧内侧还安装有挡油盘5,该挡油盘5套装在转子轴6上而固定安装在皮带轮8上,且与泵体2上环形收集槽相扣合;泵体2上设置有回油孔7,环形收集槽与回油孔7相连通,泵盖1上也设置有回油孔9,泵体回油孔7与泵盖回油孔9相连通,泵盖回油孔9与油箱连通。
所述的挡油盘5是碗形状,且以螺钉与皮带轮8固定连接;回油孔7与回油孔9均设置在泵体2和泵盖1的下部。
所述的挡油盘5也可固定在转子轴6上。
本发明是在发动机空间不足,机油泵长度方向不允许增加,也就是不能加油封的前提下,为了防止机油渗出,对机油泵进行创新性改进,在机油泵泵体上设置了一个收集机油的环形收集槽,在环形收集槽的底部设计了一个回油孔与泵盖上的回油孔连通,再用油管通向油箱加收,循环使用;同时在机油泵轴上增加了一个碗形挡油盘,将机油泵渗出的机油通过挡油盘的离心力甩回到泵体的环形收集槽中,再经回油孔流到油箱中,不但循环使用而且减少机油的浪费,经实际运行检验,密封的效果要好于加油封的结构,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碗形挡油盘与泵体上环形收集槽和泵体泵盖上回油孔的巧妙配合,在发动机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彻底解决了机油泵渗油问题。同时,碗形挡油盘上有安装孔用螺钉固定在皮带轮上,该结构也为机油泵设计开辟了新路。不但节约机油,而且明显提高了机油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碗形挡油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盖、2-泵体、3-外转子、4-内转子、5-碗形挡油盘、6-转子轴、7-泵体回油孔、8-皮带轮、9泵盖回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优选方式进一步说明实施例。
参照图1与图2,本发明的创新点是在转子轴6上安装皮带轮8的这一侧内侧还安装有挡油盘5,该挡油盘5套装在转子轴6上而固定安装在皮带轮8上,且与泵体2上环形收集槽相扣合;泵体2上设置有回油孔7,环形收集槽与回油孔7相连通,泵盖1上也设置有回油孔9,泵体回油孔7与泵盖回油孔9相连通,泵盖回油孔9与油箱连通;挡油盘5是碗形状,且以螺钉与皮带轮8固定连接;回油孔7与回油孔9均设置在泵体2和泵盖1的下部;挡油盘5也可固定在转子轴6上。
皮带轮8安装在转子轴6上,通过皮带的传动使内转子4带动外转子3转动,完成机油泵的供油工作。在高压油的作用下,从转子轴6与泵体2的间隙中必然会渗出一些机油,沿轴流向碗形挡油盘5,由其收集起来,由于碗形挡油盘5是与皮带轮8一起转动的,这些被收集的机油则会被碗形挡油盘5甩到泵体2上的环形收集槽中,再流向泵体2上的回油孔7与泵盖1上的回油孔9到油箱里去。从而保证机油不会渗出污染皮带,而且也避免了机油的浪费。泵体2位于皮带轮8这一端上设置有环形收集槽是为了便于甩上的机油流入槽内,并流向回油孔中。
碗形挡油盘5也可以直接固定在转子轴6上,但碗形挡油泵5固定安装在皮带轮8上是最佳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平柴泵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平柴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34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