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管切开术后吸氧罩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3926.5 | 申请日: | 2012-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6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绍杰;李海燕;黄明辉;张艳艳;韩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孙笑飞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切开 术后 吸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管切开术后吸氧罩。
背景技术
在医院内科,经常会遇到一些气管切开的患者需要进行吸氧治疗,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吸氧罩为在一罩体的末端设置一氧气管,需要吸氧时将吸氧罩套在患者的颈部,若需要吸痰则必须把吸氧罩移开,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另外,现有的吸氧罩普遍较大,如长时间进行吸氧治疗,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并且,气管切开术后由于空气未经鼻腔粘膜湿化过滤而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干燥,再加上气管切开术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因此保证气管适当湿化是保持气管切开后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的关键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管切开术后吸氧罩,能够增加病人的舒适度,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加湿和吸痰非常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管切开术后吸氧罩,包括罩体,设置于罩体下部两侧的套绳,所述罩体顶部设有一可开合的上盖,罩体的侧壁上开有通气孔、输氧孔和湿化孔;所述罩体高度为45-70mm,所述罩体底部宽为45-60mm。
所述罩体高度为50mm,所述罩体底部为圆形,其直径为50mm。
所述通气孔为两个。
所述罩体为硅胶材料。
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为:吸氧罩的大小适中,增加病人舒适度;吸痰时将吸氧罩上部的上盖打开即可,无需将吸氧罩拿开,减轻护士的工作量,便于护士单手操作,同时,有效纠正气管切开病人低氧血症,改善Pco2值,纠正过度换气综合征,提高蓄积气体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吸入氧气浓度。在保证足够给氧的同时,在湿化口连接湿化器,又起到了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保证呼吸道的正常功能,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上盖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气管切开术后吸氧罩,包括罩体1,设置于罩体1下部两侧的套绳,所述罩体1顶部设有一可开合的上盖2,罩体1的侧壁上开有通气孔3、输氧孔4和湿化孔5;所述罩体1高度为45-70mm,所述罩体1底部宽为45-60mm。作为优选,所述罩体1高度为50mm,罩体1底部为圆形,其直径为50mm。所述通气孔3为两个,且罩体1采用硅胶材料。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所不同的是,所述气管切开术后吸氧罩的罩体1高度为70mm,底部宽度为60mm。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一所不同的是,所述气管切开术后吸氧罩的罩体1高度为45mm,底部宽度为4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市中心医院,未经洛阳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39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