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插销式锁口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24583.4 | 申请日: | 2012-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7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魏子龙;周顺华;刘宇宏;季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销 式锁口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连续墙施工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插销式锁口管。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施工中,相邻墙体之间需采用特定的接头方式来满足抗渗要求,锁口管接头是一种经常采用的接头方式。水下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对锁口管有一个侧向压力,容易导致锁口管弯曲变形,这增加了后续工序锁口管顶拔和刷壁的施工难度。
由于单根锁口管长度有限,通常将多根锁口管首尾相连拼接来满足施工需求。上下两根锁口管之间一般采用单根钢插销进行连接,两锁口管端部叠合处存在一定空隙,该空隙与锁口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变形存在如下关系:一般情况下,锁口管端部接缝宽度越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锁口管端部变形就越大。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有个别锁口管设备解决了地下连续墙施工中锁口管安装、拆卸困难等问题,然而尚未有针对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锁口管管端易变形问题的设计方案。在众多施工锁口管设备的专利中,中国专利名称为“地下连续墙月牙键联接式锁口管”,公开号为CN201756691U,该专利提出了一种解决施工中锁口管安装、拆卸困难等问题的锁口管。该设备减少了锁口管重量,搬运、装拆都非常方便,但该装置未涉及到锁口管管端变形的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拼接方式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插销式锁口管;适用于采用锁口管接头方式的地下连续墙施工,主要目的是控制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锁口管的管端变形,降低后续施工的难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插销式锁口管,该双插销式锁口管包括多个锁口管管段、连接装置和定位装置;两个锁口管管段通过连接装置和定位装置进行连接。
所述的锁口管管段包括锁口管顶端凸头、锁口管底端凹头和锁口管管身;锁口管顶端凸头位于锁口管的顶端,锁口管底端凹头位于锁口管的底端,锁口管顶端凸头和锁口管底端凹头通过锁口管管身连接。
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孔、连接插销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位于锁口管顶端凸头内部中央位置,第二连接孔位于锁口管底端凹头内部中央位置,两个锁口管管段连接时,第一锁口管的第一连接孔与第二锁口管的第二连接孔重合;通过连接插销连接第一锁口管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锁口管的第二连接孔。
所述的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孔径为d1=1/10D,D为锁口管管径。
所述的连接插销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尺寸一致。
所述的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孔、定位块、定位插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孔;定位块位于锁口管顶端凸头与锁口管管身的错台处,定位槽位于锁口管底端凹头的底部,第一定位孔位于锁口管顶端凸头内部的第一连接孔的上方,第一定位孔中轴线与第一连接孔中轴线夹角呈90°,第二定位孔位于锁口管底端凹头内部的第二连接孔的上方,第二定位孔中轴线与第二连接孔中轴线夹角呈90°,两个锁口管管段连接时,定位块位于定位槽内,第一锁口管的第一定位孔与第二锁口管的第二定位孔重合;通过定位插销连接第一锁口管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锁口管的第二定位孔。
所述的第一连接孔与定位块的中轴线对齐。
所述的第二连接孔与定位块的中轴线对齐。
所述的第一连接孔与定位槽的中轴线对齐。
所述的第二连接孔与与定位槽的中轴线对齐。
所述的第一定位孔的中轴线垂直于第一连接孔的中轴线。
所述的第二定位孔的中轴线垂直于第二连接孔的中轴线。
所述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孔径为d2=1/25D,D为锁口管管径。
所述的定位插销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尺寸一致。
所述的定位块与定位槽的尺寸一致。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可以有效地解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锁口管易发生管段变形的问题,减少因锁口管管段变形而引起的事故。
2、本发明结构简单,只需在原有锁口管生产的基础上稍加改进,即可达到目的,改进所需要的成本甚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插销式锁口管的管段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双插销式锁口管的连接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双插销式锁口管的定位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双插销式锁口管上下相邻两根拼接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双插销式锁口管的使用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45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叶片伸缩可控的叶片泵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隧道窑生产线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