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r值高强IF钢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24665.9 | 申请日: | 2012-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6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苏岚;王泽汉;陈银莉;王先进;唐荻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14 | 分类号: | C22C38/14;C21D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if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板生产工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热轧直接退火加冷轧退火的方式生产具有高r值的高强IF钢的工艺。
背景技术
高强IF钢是在IF钢中添加一定的强化元素,即保持了超深冲IF钢的优良的冲压性能又具有高的强度。使用高强IF钢替代普通IF钢后,可以减轻汽车重量,降低油耗,所以其汽车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998年-2000年,一汽率先在CA1092五吨中卡上使用BIF340,BH340高强度冷轧板代替St13与St14。经过钢板抗凹陷性试验,发现0.8mm厚的BIF340与1mm厚的St14相比,厚度减薄0.2mm,前者的抗凹陷性能反而高。2001年奇瑞公司用高强IF钢B170P1代替SM生产奇瑞风云汽车零件A柱本体、转向柱横梁和中通道等,用BIF340高强度IF钢钢板替代SM生产前底板都取得了成功。
由于高强IF钢需加入一定量的固溶强化元素磷、锰和硅以达到获得高强度的目的,但固溶强化元素的加入,使本来纯净的铁素体基体里有了间隙原子,阻碍了有利于提高r值的深冲织构的形成,导致高强IF钢普遍比普通IF钢深冲性能差,r值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应用。
专利CN102409225提出一种利用晶粒细化、析出强化和固溶强化机制的超细晶高强IF钢,该钢种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和抗二次加工脆性,屈服强度230~270MPa,抗拉强度410~465MPa,延伸率为34~36.5%,塑性应变比r为1.6~1.65。专利CN101348884A提出一种利用P、Mn和Cr的固溶强化,以及Nb的碳氮化物析出强化与细晶强化共同作用的440MPa级高强IF钢,其抗拉强度≥440MPa,r值≥1.5。专利CN1492068A提出一种抗拉强度为340~440MPa的添加Nb的超低碳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P含量较低,主要通过Nb的细化晶粒作用,以及Nb的碳氮化物析出强化,达到高强度,并可得到良好的复合成形性和焊接部位成形性,带钢全长性能均匀。以上高强IF钢专利均采用热轧、冷轧、退火、平整工艺生产,且热轧终轧温度在890℃以上,冷轧压下率为60~90%,退火一般采用连退退火方式,退火温度≥800℃。专利CN101693253介绍了一种铁素体区轧制高强IF钢的方法,通过在普通Nb+Ti-IF钢中添加P、Mn、Cr、Mo等固溶强化元素,在粗轧采用奥氏体区轧制,粗轧压下率为40%,精轧采用铁素体区轧制,终轧温度≤780℃,再经过层流冷却后进行卷取,卷取温度为600℃。从上述专利可以看出,无论采用添加强化元素的方法,还是采用细化晶粒的方法,高强IF钢r值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专利1071959A提出使用织构预处理方法提高IF钢r值,在此专利中,不需要改变IF钢的化学成分,只是在传统的IF钢生产工艺中,在热轧后增加织构预处理工艺,即压下率为40~90%的冷变形和退火,使钢板在冷轧前就具有了强烈的(111)织构,再进行冷轧和退火后,获得极高的r值。发明的实施例子中,对比了传统工艺与织构预处理工艺生产IF钢的成形性能,其中传统工艺下IF钢r值为2.4,而织构预处理工艺下r值为3.25。
关小军等人在《一种极高r值的高强IF钢板的研究》一文中,采用热轧卷取→织构预处理→冷轧→连续退火→再次连续退火的新工艺,热轧压下率为87.2%,终轧温度为910℃,卷取温度750℃,织构预处理工艺参数为:加热温度870℃,加热时间270s。冷轧和退火工艺参数为:压下率90%,均热温度910℃,均热时问120s。再次退火工艺参数为:均热温度870℃,均热时间120s。采用此工艺生产的高强IF钢,抗拉强度达340MPa,r值高达2.85。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采用织构预处理的确可以提高普通IF钢和高强IF钢的r值,但因为比常规的生产工艺增加了2~3个工序,延长了生产周期,增大了能耗,生产成本高,限制了其的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采用普通成分的高强IF钢,通过结合低温精轧与热轧直接快速在线退火工艺,提出一种简化工序的高r值高强IF钢生产工艺,从而提高高强IF钢成形性能和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46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电筒
- 下一篇:集成反应分离制备果葡糖浆的区域选择性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