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垫圈、用于该垫圈的制造方法及注射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4916.3 | 申请日: | 2012-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9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金东园;金洪坤;朴钟远;梁礼镐;金永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J15/10 | 分类号: | F16J15/10;B29C45/00;B29C45/26;B29C45/27;D06F3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韩明星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垫圈 用于 制造 方法 注射 模具 | ||
1.一种可应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垫圈,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和门,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门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所述垫圈包括:
主体,由由热塑性弹性体制造的注射成型产品构成,主体具有中空部分和围绕所述中空部分的圆周部分;
唇缘,从所述圆周部分的边缘朝着所述中空部分突出,唇缘具有前表面及设置在所述前表面的后面的后表面,当垫圈安装在衣物处理设备中时,所述前表面与门接触;
至少一个溢流突起,从唇缘的后表面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圈,其中,溢流突起包括唇缘连接部分,所述唇缘连接部分从唇缘的后表面向后延伸并具有比唇缘薄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圈,其中,溢流突起还包括扩展部分,所述扩展部分从所述唇缘连接部分向后延伸并形成为比所述唇缘连接部分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圈,其中:
唇缘的内侧端相对于所述圆周部分的内表面突出,
溢流突起被设置为比所述圆周部分的内表面更靠近唇缘的内侧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圈,其中:
主体的圆周部分包括多个浇口对应部分,所述多个浇口对应部分形成为分别与布置在用于成型垫圈的注射模具中的浇口对应,
所述多个浇口对应部分包括第一浇口对应部分和第二浇口对应部分,第二浇口对应部分被设置为沿着主体的圆周方向靠近第一浇口对应部分,
溢流突起设置在第一浇口对应部分和第二浇口对应部分之间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圈,其中:
唇缘形成有分型线,所述分型线对应于在垫圈的成型期间用于成型垫圈的注射模具的两个模具相遇的区域,
所述分型线布置在唇缘的后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圈,其中,在所述圆周部分的内表面上形成有细突起,以不规则地反射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垫圈,其中,所述圆周部分的形成有细突起的内表面具有在大约0.5μm至100μm范围内的表面粗糙度。
9.一种可应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垫圈的制造方法,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和门,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门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预备注射模具,所述注射模具包括空腔及至少一个浇口,所述空腔的形状对应于将被注射成型的垫圈,所述至少一个浇口用于将成型材料注射到所述空腔中;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浇口将熔融的成型材料注射到所述空腔中,然后形成垫圈,垫圈具有圆筒形主体及从圆筒形主体突出的唇缘,当垫圈安装在衣物处理设备中时,唇缘的前表面朝向衣物处理设备的门;
在唇缘的形成期间,在唇缘的后表面上形成溢流突起,溢流突起的成型晚于唇缘的前表面的成型;
从垫圈去除溢流突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垫圈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垫圈的圆筒形主体的内周表面上形成细突起,以不规则地反射光。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垫圈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浇口包括多个销孔,以允许熔融的成型材料分散并注射到所述空腔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垫圈的制造方法,其中,每个销孔的直径是大约0.3mm至1.0mm。
13.一种用于成型垫圈的注射模具,垫圈包括圆筒形主体,所述圆筒形主体具有圆周部分及从所述圆周部分的端部突出的唇缘,所述注射模具包括:
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被设置为彼此面对;
第一中间模具,设置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之间,以与第一模具一起形成与垫圈的唇缘对应的唇缘空腔;
第二中间模具,设置在第一中间模具的外周,以形成与垫圈的圆周部分对应的空腔,
其中,第一中间模具包括溢流空腔,所述溢流空腔与所述唇缘空腔连通,以提供能够在垫圈的注射成型期间当所述唇缘空腔用成型材料填充时用成型材料填充的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注射模具,其中:
第一中间模具包括圆周表面,以形成与垫圈的圆周部分对应的空腔;
所述圆周表面是在垫圈的圆周部分上形成细突起的被处理的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注射模具,所述注射模具还包括至少一个浇口,以将成型材料注射到通过第一模具、第二模具、第一中间模具及第二中间模具形成的至少一个空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491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