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葱组培快速繁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24968.0 | 申请日: | 2012-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0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武;郑锦荣;王红星;王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白云华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方振昌 |
地址: | 51054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葱组培 快速 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的组织培养及繁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红葱组培快速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红葱(Eleutherine plicata Herb.)又名小红蒜、红葱头、百步还阳、帕波亮,系鸢尾科红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卵圆形,直径2~2.5cm,鳞片肥厚,紫红色,无膜质包被。根柔嫩,黄褐色。叶互生;叶片宽条形或披针形,长25~40cm,宽1.2~2cm,先端渐尖,基部抱茎,有4~5条主脉平行而突出。花茎高30~40cm,上部有3~5分枝,分枝处有叶状苞片。红葱以全草、鳞茎入药,具有清热凉血、活血通经、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吐血、咯血、痢疾、经闭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疖肿毒(摘录《中华本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葱鳞茎含红葱甲素、红葱乙素、红葱丙素及十八烷酸等。红葱能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民间的经验认为用红葱鳞茎泡酒服有增强体力的作用。
自然条件下,红葱适宜栽培的地区有限,条件苛刻,且主要以鳞茎进行繁殖,退化现象严重,鳞茎越种越小,导致种质资源严重缺乏,制约着规模化生产。特别是广东各地自引种以来,栽培红葱产量一直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近年来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为繁殖能力较差的名贵中草药资源的保存和生产提供了新的快捷途径。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在很多植物上已成功实现种苗的工厂化生产,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因此,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建立优系红葱的繁殖体系,进行种苗的工厂化生产,具有快速大量繁殖优系品种的优势,也可以解决红葱的种质资源及质量问题。建立红葱无菌快繁体系,并提高增殖效率,适宜大规模生产优质种苗,是目前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葱组培快速繁殖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红葱组培快速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剥离红葱鳞茎的叶鞘,挑取无菌的茎尖接种于培养基进行茎尖萌芽培养,至茎尖增长3~5cm,所述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 + NAA 0.2 mg/L;即以MS 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6-BA (6- 苄氨基嘌呤) 2.0 mg/L、NAA (萘乙酸) 0.2mg/L,采用该培养基配方对茎尖直接进行萌芽培养,无须诱导愈伤组织,能有效缩短周期和减少变异;
2) 将单芽去除顶端优势后转接于培养基进行丛生芽诱导培养,至诱导出2~5个侧芽,所述培养基为:MS + 6-BA 3.0~4.0 mg/L + NAA 0.2 mg/L;采用该培养基,丛芽增殖效率高;
3) 将丛生芽切割成单芽后转接于培养基进行鳞茎诱导与生根培养,诱导出鳞茎且生根,所述培养基为:1/2MS + 6-BA 1.0 mg/L + NAA 0.2 mg/L,即以1/2MS 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6-BA 2.0 mg/L、NAA 0.2mg/L。
优选的,剥离红葱鳞茎的叶鞘前,将鳞茎进行表层消毒。
优选的,表层消毒方法是:将鳞茎依次用水洗净,70~75%酒精中漂洗20~30 s,0.1%HgCl2消毒10~15 min,无菌水洗去鳞茎上残余的HgCl2。
优选的,表层消毒方法是:将鳞茎依次用水洗净,70%酒精中漂洗30 s,0.1% HgCl2消毒10 min,无菌水洗去鳞茎上残余的HgCl2。
优选的,剥离红葱鳞茎的叶鞘,挑取无菌的茎尖,该方法是用经过消毒的刀将鳞茎的叶鞘沿着叶鞘基部层层环割,至叶鞘全部剥离完,取出带有部分球茎组织的茎尖。
优选的,剥离红葱鳞茎的叶鞘,挑取无菌的茎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叶鞘环割剥离:固定鳞茎的基部,用刀尖从叶鞘包口外下刀,沿着叶鞘基部逆时针环割,并层层剥离叶鞘;
2) 茎尖挑取:叶鞘剥离完毕后,用刀尖在最后剥离的叶鞘内侧、茎尖外缘的地方,逆时针插刀一圈,将带有部分球球茎组织的茎尖挑离出来。
优选的,茎尖萌芽培养条件为:光照10h/d,光照强度1500~3000lx,温度25℃。
优选的,丛生芽诱导培养条件为:光照10h/d,光照强度1500~3000lx,温度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白云华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白云华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49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