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捕虾放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5349.3 | 申请日: | 201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2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小祥 |
主分类号: | A01K69/00 | 分类号: | A01K6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捕虾放蟹 装置 | ||
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捕虾放蟹装置,具体地说是将池塘里的虾蟹分开捕捉的装置。
背景技术
时下,螃蟹养殖比较多,而螃蟹养殖池里一般不能有小龙虾,可是小龙虾的繁殖能力又比较强,所以需要不断地将小龙虾捕捉掉。现在还有虾蟹混养的养殖模式,因为虾蟹的收获时期不同步,也需要把虾蟹分开捕捉。目前还没有专门捕捉龙虾的工具,现有的捕捉工具常用的是地笼,但地笼是虾蟹鱼都捕捉的,而如果螃蟹被关在地笼时间过长或跟较多龙虾关在一起就会受伤害,尤其是刚蜕壳的软壳蟹,往往因为这样的原因而造成的损失很大。
由于螃蟹养殖一般池塘里是不能有野杂鱼类和龙虾的,因为这些水生物会因为多吃蟹饲料和消耗水体资源而至水体环境恶化增加养殖成本。因此,需要将野杂鱼类和龙虾与螃蟹分开。
目前行业内有一种利用虾蟹的爬行方式不同而在地笼口下半部缝块塑料皮的方法来达到捕虾放蟹的目的,现实中也有部分养殖户在使用类似的方法,目前现有的用塑料板缝在笼尾的办法,对于有框笼尾还稍微好点可以将就,但对与无框笼尾就太不方便了,因为当需要关笼尾时还得把塑料板拆掉。在实际操作中因塑料皮的拆卸问题而有诸多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捕虾放蟹装置,是将本装置连接到地笼尾部,再结合实际操作,使之在实际应用中达到捕虾放蟹的目的。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捕虾放蟹装置,它是由环形结构和薄板组成,所述环形结构外周边设有凹槽,顶部设有通孔,环形结构上设有卡槽,薄板上设有卡钩,卡槽和卡钩相对应进行卡合。
本发明所述卡槽均匀分布在环形结构底部的外边缘;所述薄板呈月牙形,卡钩均匀分布在薄板内弧端头。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本发明能够很方便快捷地将虾、蟹分开,使龙虾被留在地笼里,螃蟹爬出地笼,从而达到捕虾放蟹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环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月牙形薄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环形结构和月牙形薄板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卡钩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环形结构凹槽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发明一种捕虾放蟹装置,它是由环形结构1和薄板2组成,所述环形结构1外周边设有凹槽3,顶部设有通孔4,环形结构1上设有卡槽6,薄板2上设有卡钩5,卡槽6和卡钩5相对应进行卡合。
本发明所述卡槽6均匀分布在环形结构1底部的外边缘;所述薄板2呈月牙形,卡钩5均匀分布在薄板2内弧端头。
地笼分为两种,一种笼尾为无框的,一种是笼尾为有框的,当适用于无框笼尾时,将薄板2通过卡钩5与卡槽6卡合连接到环形结构1上,再将环形结构1连接到地笼尾部;当适用于有框笼尾时,直接将薄板2卡接到地笼尾的环行框上。
地笼整体都是由鱼网构成,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两侧开窗的箱状结构,起拦截作用,鱼虾蟹在经过时会被拦截而进入两侧的窗口内;每个窗口都有倒须装置,以保证虾蟹鱼类进入箱体后就出不来。另一部分就是起存储作用的笼尾了,笼尾为筒状,较长,前半部每隔一定的长度(一般为40~80cm)会有一个支撑环,一般会有4~8个,并在1、2环,3、4环,5、6环等以此类推的两环之间设有倒须装置,以保证虾蟹鱼可以顺利到达后半部不会倒回去。后半部就是没有支撑环的尾部了,进了地笼的鱼虾蟹最后都集中在这里。有的地笼尾部笼口会有个支撑环。一般的是没有支撑环的可收紧笼口。
可收紧笼口就要配备整套的本装置,带凹槽3的环形结构1就是为匹配可收紧笼口的,笼尾的收紧口可直接收紧在环形结构1的凹槽3内,收紧绳从上往下穿在环形结构1的顶部通孔4内,就可直接收紧无需打结固定。这样装卸起来就很方便快捷。
有支撑环的笼口那就不需要环形结构1了,可把薄板2的卡钩5直接固定到笼口的支撑环上,装卸也很方便。
地笼安装时除了尾部存储的部分其余部分都在水底,尾部在水面以上是为防止被捕进去的鱼虾蟹多了会缺氧而死。因此尾部会固定用竹竿插在水里垂直并高出水面,而笼尾口会吊在竹竿上底部离水面约30cm左右。因此本装置的薄板2与环形结构1的角度在120~130度左右。当本装置与笼尾固定好后,环形结构1是随着竹竿一起垂直于水面的,而这样薄板2与水平面就有了一定的坡度。
龙虾跟螃蟹同属节肢动物但它们的习性却有所不同,螃蟹肢足有力,肢足末端尖锐,擅于攀爬,只要是它的爪尖能附着的物体它就能攀爬上去。只要它的爪尖能固定住,它可以让自己倒挂着行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小祥,未经陈小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53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