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零部件服役时间的判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26605.0 | 申请日: | 201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4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国;刘洋;李莉;刘强;杨安志;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苗燕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零部件 服役 时间 判定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防腐蚀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腐蚀关系的汽车零部件服役时间的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车辆的环保性和可靠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汽车用金属零部件的防腐蚀性能是影响到汽车服役时间的关键技术指标。目前,在车辆研发过程中,对汽车零部件耐腐蚀性能的检验主要通过试验室盐雾试验来实现,而对整车的检验主要是通过整车强化腐蚀试验来实现。但上述两类试验的腐蚀时间之间并无明确的当量关系,因此会导致在试验室盐雾试验检测合格的零部件在整车强化腐蚀试验时出现未达标的情况。在确定整车防腐蚀目标或整车强化腐蚀试验目标后,又无法确定试验室盐雾试验的腐蚀时间,从而导致零部件在开发过程中设计不足或者设计过剩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服役时间的判定方法,可简单有效的判定待测零部件的预计服役时间,有助于零部件顺利的通过整车防腐蚀性能的验收。
本发明的目的另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服役时间的判定方法,可简单有效的判定待测零部件是否符合预计服役时间要求,从而可大大节省零部件开发研究的时间,节约零部件开发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零部件服役时间的判定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建立汽车零部件的试验室盐雾试验的试验时间与随汽车实际行驶时间的关系式。然后,提供待测零部件,对待测零部件进行试验室盐雾试验,获得该待测零部件的试验室盐雾试验的耐腐蚀时间。之后,用关系式与待测零部件的试验室盐雾试验的耐腐蚀时间计算获得待测零部件的预计服役时间。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汽车零部件服役时间的判定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建立汽车零部件的试验室盐雾试验的试验时间与随车实际行驶时间的关系式。然后,提供待测零部件,对待测零部件进行试验室盐雾试验,获得该待测零部件的试验室盐雾试验的试验耐腐蚀时间,且待测零部件具有预计服役时间。接着,利用关系式与预服役时间计算获得待测零部件进行试验室盐雾试验的预计耐腐蚀时间。之后,比较待测零部件的该试验耐腐蚀时间与预计耐腐蚀时间,以判定待测零部件是否符合预计服役时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汽车零部件服役时间的判定方法是通过建立汽车零部件的试验室盐雾试验的试验时间与随汽车实际行驶时间的关系式,并利用此关系式和待测零部件的试验室盐雾试验的耐腐蚀时间来计算获得待测零部件的预计服役时间,因此,可简单有效的通过试验室盐雾试验的时间来判定待测零部件的预计服役时间,有助于零部件顺利的通过整车防腐蚀性能的验收。此外,利用此关系式和待测零部件的预计服役时间,可计算获得试验室盐雾试验需进行的预计耐腐蚀时间,并将其与待测零部件的试验室盐雾试验的试验耐腐蚀时间比较,可简单有效的判定待测零部件是否符合预计服役时间要求,从而可大大节省零部件开发研究的时间,节约零部件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汽车零部件服役时间的判定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个整车强化腐蚀试验循环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汽车零部件服役时间的判定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汽车零部件服役时间的判定方法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汽车零部件服役时间的判定方法,首先是建立汽车零部件的试验室盐雾试验的试验时间与随汽车实际行驶时间的关系式。
具体地,提供多个第一零部件试样以及多个第二零部件试样,且多个第二零部件试样与该多个第一零部件试样相同。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零部件试样与多个第二零部件试样例如是位于汽车的底盘的金属零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66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