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炉煤气废热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26772.5 | 申请日: | 201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1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胡秀高;潘永涟;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高立达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0 | 分类号: | C21C5/40;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8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煤气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冶金,化工领域的余热回收技术,尤其涉及针对转炉煤气的废热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转炉煤气中含有大量水分,需要进行干燥,是煤气含水量符合一定的指标。目前转炉煤气干燥除尘的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两种。
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系统工艺流程为:约1550℃的转炉烟气在风机的抽引作用下,经过烟气冷却系统(活动烟罩、热回收装置及汽化冷却烟道),使温度降至800~1200℃后进入蒸发冷却器。蒸发冷却器内有若干个双介质雾化冷却喷嘴,对烟气进行降温、调质、粗除尘,烟气温度降低到150~200℃,同时约有40%的粉尘在蒸发冷却器的作用下被捕获,形成的粗颗粒粉尘通过链式输送机输入粗灰料仓。经冷却、粗除尘和调质后的烟气进入圆筒形静电除尘器,烟气经静电除尘器除尘后含尘量降至10mg/m3以下。静电除尘器收集的细灰,经过扇形刮板器、底部链式输送机和细灰输送装置排到细烟尘仓。经过静电除尘器精除尘的合格烟气通过煤气冷却器降温到70~80℃后进入煤气柜,氧含量>2%的煤气通过火炬装置放散。整套系统采用自动控制,与转炉的控制相结合。
湿法净化系统典型流程是:煤气出转炉后,经汽化冷却器降温至800~1000℃,然后顺序经过一级文氏管、第一弯头脱水器、二级文氏管、第二弯头脱水器,在文氏管喉口处喷以洗涤水,将煤气温度降至35℃左右,并将煤气中含尘量降至约100毫克/立方米。然后用抽风机将净化的气体送入储气柜。
虽然干、湿法煤气净化工艺实现了对转炉煤气的除尘净化,但煤气中热量均是由显热转化为潜热,并未得到有效利用。目前,低温余热回收的市场需求紧迫,而在转炉煤气酸干燥余热回收技术方面仍是一片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实现干燥煤气,降低煤气含水量,提高煤气柜利用效率的转炉煤气废热利用装置。
本发明包括相互串联的一级喷淋干燥塔和二级喷淋干燥塔,在一级喷淋干燥塔的下端连接进风管,于进风管上连接进风风机,在二级喷淋干燥塔的上端连接出风管,于出风管上连接出风风机,在出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煤气柜连接管;低浓度酸贮酸槽的一端连接在一级喷淋干燥塔的下端,另一端通过第一进料泵连接在石墨换热器的蒸发器的一端,石墨换热器的蒸发器的另一端与一级喷淋干燥塔的喷淋总管连接;石墨换热器的冷凝器的两端与汽包相连;高浓度酸贮酸槽的一端连接在二级喷淋干燥塔的下端,另一端通过第二进料泵连接在换热器的蒸发器的一端,换热器的蒸发器的另一端与二级喷淋干燥塔的喷淋总管连接;换热器的冷凝器的两端与冷却循环水相连。
本发明工作原理:
汽包为石墨换热器的冷凝器的传热介质,低浓度酸为石墨换热器的蒸发器的传热介质,两介质在石墨换热器内换热,使低浓度酸保持低温,经第一进料泵泵入一级喷淋干燥塔的喷淋总管,对由进风风机引入的煤气进行第一级干燥。
冷却循环水为换热器的冷凝器的传热介质,高浓度酸为换热器的蒸发器的传热介质,两介质在换热器内换热,使高浓度酸保持低温,对进入二级喷淋干燥塔内的煤气进行第二干燥,在出风风机的作用下,由煤气柜连接管进入煤气柜中。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利用钢铁企业内部资源优势,进行资源的有效再利用,无需外购任何原材料。钢铁企业大都配套设置的焦化厂尾气洗氨用外购浓硫酸,作为干燥剂。稀释后的硫酸返回焦化再次补水后运用。由于煤气经过除尘净化,含尘浓度为:10~20mg/Nm3,而且煤气粉尘组分主要为钙、镁、铁,适用于硫酸。
2、本发明利用浓硫酸吸收转炉煤气中的水分,提高了煤气热值,提高了转炉煤气的品质,从而大大提高了煤气柜的有效利用率。
3、本发明在吸收煤气中的水分的同时,将蒸汽的冷凝热带入硫酸体系,加上硫酸稀释过程中放出的稀释热和配酸过程中产生的混酸热,出塔后硫酸温度可以达到140~200℃,为有效利用这部分热量创造了条件。
4、本发明中高浓度酸和低浓度酸在干燥水分的同时,进行了稀释,为接下来的配酸节约了大量水资源,减少了企业的能耗。
5、本发明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并且消除了原来煤气柜中产生的废水。
由于在喷淋干燥过程中,酸会发生损耗,且其浓度也会发生变化,为了及时调整,本发明还在低浓度酸贮酸槽上连接低浓度酸补酸口。
同理,在高浓度酸贮酸槽上连接高浓度酸补酸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高立达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未经扬州高立达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67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