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溶性海参粉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7541.6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3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陈顺志;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学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325 | 分类号: | A23L1/3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1 江苏省镇江市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溶性 海参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溶性海参粉的生产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海参性温,具有补肾益精、滋阴健阳,补血润燥、调经祛劳、养胎利产等阴阳双补功效,海参的食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目前海参的食用方法比较简单,大多为红烧、凉拌伴或加入其它菜肴内食用,这种传统方式具有如下缺点:食用极不方便,食用前需长时间的浸泡、水煮、水发,严格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制作过程中还存在破坏和流失海参的营养成分,影响了海参的营养保健效果,人体吸收率低等。
由于海参真皮结缔组织的细胞间充填着胶元等纤维成分和蛋白聚糖,以及其他糖蛋白等无定形间质,即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海参体壁内散布许多微细的钙质骨片,海参清洗干燥后外壁异常坚硬,常规的豆浆机或小型的打粉设备需要长时间运转才能破坏其胶元外壁,存在过热损毁的危险,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本发明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用价值高、食用方便、营养成分不受破坏的可溶性海参粉的生产方法,进入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溶性海参粉的生产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1)将海参浸泡,放入清水中,在常温常压下浸泡4~6小时,清水液面高于被浸泡物三分之一以上,整个浸泡过程换水2~3次;
(2)浸泡完成后将海参体内杂物清洗干净;
(3)干燥,分两次干燥,采用气流干燥法,气流速度为:2~3米/秒,气流温度为:65℃~80℃,气流湿度为10~15%;第二次采用冷冻减压干燥,其温度为-10℃~-20℃,真空度为0.1~0.4mmhg,海参干燥后含水量≤5%;
(4)粉碎;
(5)喷雾干燥。
所述的粉碎为先截切粉碎,后研磨粉碎,使海参变成粉剂,过100目筛。
将未能过100目筛的海参粉按1∶3∶35的比例分别加入可溶性淀粉、水,充分混合后进行喷雾干燥,再过100目筛。
对所述全部过100目筛的海参粉进行干燥,温度为75℃~80℃,含水量≤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在制作过程中,海参体内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不产生营养成分流失的现象;
(2)打粉100目后的海参粉更易于人体吸收利用;
(3)将第一次打粉后未能过100目筛的海参粉加入淀粉和水后进行喷雾干燥后再过筛,进一步提高了海参的利用率,减少了浪费。
(4)打粉100目后的海参粉可以加工成硬胶囊、软胶囊或者压片成片剂,为海参进一步深加工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将海参浸泡,放入清水中,在常温常压下浸泡4小时,清水液面高于被浸泡物三分之一以上,整个浸泡过程中换水2次,要求海参手感滑软无硬块;
2、清洗的清水温度为50℃,清洗海参体内的粪便及钠盐、镁盐等其他杂质。
3、第一次干燥为初干。利用热干燥气流借助对流传热对海参进行干燥,气流温度控制在70±5℃,气流湿度为10~15%,气流速度为2米/秒,其设备采用国产热风干燥箱即可。
第二次采用冷冻减压干燥,其温度为-10℃~-20℃,真空度为0.1~0.4mmhg,海参干燥后含水量≤5%;
4、第二次干燥,采用冷冻减压干燥,选用国产冷冻干燥机,其温度为-20℃,真空度为0.1mmhg,海参干燥后含水量≤5%;
5、截切粉碎,采用国产截切机,目的是将海参干燥躯体初步粉碎,为下步粉碎打下基础。
6、研磨粉碎,采用国产球磨机,在操作过程中,控制转速。
7、过筛,采用一挂式偏重筛粉机,筛孔孔径选用6号筛,使粉剂目数达100目。
8、将未能过100目筛的海参粉按1∶3∶35的比例分别加入可溶性淀粉、水,充分混合后进行旋转式喷雾干燥,采用国产旋转式喷雾干燥设备,在操作过程中控制转速,再过100目筛。
9、粉剂干燥,采用振动式远红外干燥机,时间为15分钟,温度为75℃,含水量≤3%即可。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学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学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75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