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无缝软管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8502.8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9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涛;王腾;何庆锋;陆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35/08 | 分类号: | B65D35/08;B29D2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何青瓦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无缝 软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多层无缝软管,包括管身;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的周向两端分别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分别呈台阶状,且相互咬合并焊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无缝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包括第一定位槽和第一定位凸缘;所述第二端口包括第二定位槽和第二定位凸缘;所述第一定位凸缘嵌入到所述第二定位槽中;所述第二定位凸缘嵌入到所述第一定位槽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无缝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一定位凸缘沿着所述管身的厚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凸缘沿着所述管身的厚度方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无缝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口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所述第一面位于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三面位于所述第一面的两侧,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相连从而形成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相连从而形成所述第一定位凸缘;所述第二端口包括第四面、第五面和第六面,所述第四面位于所述第五面和所述第六面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五面和所述第六面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五面和所述第六面位于所述第四面的两侧,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五面相连从而形成所述第二定位槽,所述第四面与所述第六面相连从而形成所述第二定位凸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无缝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垂直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的一端,所述第三面垂直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面和第三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面的两侧;所述第五面垂直地设置于所述第四面的一端,所述第六面垂直地设置于所述第四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五面和第六面分别位于所述第四面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无缝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的一端,所述第三面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面和第三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面的两侧;所述第五面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第四面的一端,所述第六面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第四面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五面和第六面分别位于所述第四面的两侧,所述第五面相对于所述第四面的倾角,与所述第二面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的倾角互余,所述第六面相对于所述第四面的倾角,与所述第三面相对于所述第一面的倾角互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无缝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的截面结构自外向内依次包括第一塑料层、第一粘合层、阻隔层、第二粘合层和第二塑料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层无缝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料层的表面印刷有图文。
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多层无缝软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制作多层复合片材;
裁切所述多层复合片材,在所述多层复合片材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
将裁切好的所述多层复合片材导入焊接设备,使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在所述焊接设备的导入机构的作用下逐渐卷绕直至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相互咬合;
利用所述焊接设备的加热装置对所述多层复合片材卷绕、咬合而形成的对接区域进行加热、压实和冷却,使得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的各层材料在焊接处熔合成一牢固粘接而连续的平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无缝软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进一步对所述完成焊接的管材进行切割、注肩、封口及上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850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盖子密封结构
- 下一篇:非标准轨距机车落车装置及落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