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28604.X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5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太田俊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后部 面板 加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于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抑制车辆行驶中的车体的摆动、上下运动等的后悬架的后减震器安装于通过点焊接合后减震器加强件而加强的轮罩内板的上表面。另外,在车辆中提出了如下结构:为了进一步加强后减震器的安装部,在轮罩内板的上部设置支撑加强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另一方面,现有的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由后侧围板内板、具有后立柱加强件的后立柱内板、轮罩内板以及支撑加强件等构成。另外,后侧围板内板中形成有窗部,在轮罩内板的上表面设有后减震器的安装部,该后减震器的安装部配置于在车辆前后方向所形成的后侧围板内板的窗部的底部的中间位置。
并且,在兼备后减震器的安装部的加强而使支撑加强件与车辆上方的车体接合的情况下,为了使支撑加强件通过后减震器的安装部将来自后减震器的载荷向车体上部传递而分散,将支撑加强件的上部向后门的加强件在倾斜方向连接地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0-180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1169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中,在倾斜方向连接配置有支撑加强件,所以具有如下问题:比后支撑部靠车辆前方侧的空间区域被占用,能利用的空间减少。
另外,来自后减震器的载荷通过支撑加强件在倾斜方向传递,在矢量分解的情况下,多余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载荷增加,所以需要如能承受该多余的载荷的结构。因此,在现有的加强结构中,支撑加强件、后门的加强件使用板厚厚的构件,使刚度提高,但是构件的板厚增加有可能导致重量增大、成本高。
而且,在配置安全带拉钩的情况下,空间的确保困难,所以设置角度的自由度变低,有可能在布局上不利。拉钩应该朝向安全带的布设方向,当设置角度偏移时,有可能安全带的卷取和拉出出现故障。另外,存在如下问题:当安全带能设置的角度确定了时,布设布局也就确定了,对设于车辆上方的安全带锚件的位置等产生制约。因此,为了将安全带布设成需要的角度,需要加宽支撑加强件的宽度。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状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其能通过支撑加强件将来自后减震器的向上方的载荷向车体上部顺利地传递,能将其从支撑加强件的下部通过后侧围板中央板分散到周边的车体,并且能防止后侧围板内板的窗部的变形,且通过以最短形状形成支撑加强件而能实现轻量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具有的问题,本发明的车辆后部的侧部面板的加强结构是在轮罩内板上设有后减震器安装部,在由上述轮罩内板、帽形截面形状的支撑加强件、后侧围板内板以及后立柱内板或者后立柱加强件包围的区域设有后侧围板中央板,上述支撑加强件的下部接合于上述后减震器安装部,并且上述支撑加强件的上部接合于设于上述后侧围板内板的窗部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和上述支撑加强件相互接合,由此形成向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封闭截面部,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接合于上述后侧围板内板和上述后立柱内板或者上述后立柱加强件的接合部附近,由此具有至少朝向车辆上方斜前方侧扩展的载荷分散面。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配置于上述支撑加强件的车辆前方侧,在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中设有配置安全带拉钩的贯通孔,将安全带的布设方向、上述贯通孔的相对的前后侧边的延伸方向、上述支撑加强件的基部和上述后侧围板内板及上述后立柱内板或者上述后立柱加强件的接合部的连线的方向以朝向一致的方式设定。
而且,在本发明中,覆盖上述侧部面板的车厢内侧的内置装饰件的安装部设于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和上述支撑加强件。
并且,在本发明中,在上述轮罩内板的上部设有后减震器加强件,在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中设有上述后减震器安装部和上述支撑加强件的接合部,在上述后减震器加强件的与上述支撑加强件的接合部设有朝向上方延伸的凸缘。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支撑加强件的内侧侧面的下部一边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一边向上方延伸,上述支撑加强件的内侧侧面的上部向大致正上方延伸,并且上述支撑加强件的内侧侧面的上下中间部一边朝向上述后侧围板中央板侧弯曲一边延伸地连接着。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86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