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洞型岩心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9719.0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6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玉;王殿生;高建申;隋宏光;闫国亮;吕守鹏;王伟丽;周鹏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赵东冶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洞型 岩心 物理 模型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测井等领域所用岩心物理模型,具体是涉及缝洞型岩心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极强,存在孔隙、裂缝和溶洞三种介质,使得通过钻井取心收获率低,岩心出筒成型率低,在实验室模型加工成功率低,所以目前用于开展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物理模拟的模型多为光刻玻璃、平板模型等人造模型,这些人造模型的一些特性,比如表面性质等和真实油藏岩石有较大差别。为此,发明专利《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物理模型的制作材料和方法》,申请号:200910236777.7,提出了新的人造模型的制作方法,该方法采用伍德合金和/或石蜡作为模型制作主体材料,但该方法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点,一是伍德合金和石蜡刚性不强,比较柔软,在充填骨架材料及压实的过程中势必会改变其形状和大小,便无法精确模拟缝洞的形状和大小;二是石蜡作用于孔隙表面,使得孔隙表面只具有强亲油的特性,和实际孔隙表面的润湿性不一定相符;三是伍德合金和石蜡在高温下很难全部被驱替出来,残留物会改变模型的性质;四是模型的整个制作过程所经历的温度变化大,对模型的物理化学性质都会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现有缝洞型岩心物理模型制作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缝洞型岩心物理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模拟缝洞型岩心实际孔隙结构,在低于零摄氏度下,在一整块冰的基础上雕刻出溶洞和裂缝的模型;
步骤2:将雕刻好的模型放入模具中,浇注混合好的骨架材料并震荡使之充填均匀,然后压制成型;
步骤3:放置模型一定时间进行老化,老化后将模型移置于室温下,冰融化为油水,将油水驱替出来便形成缝洞的孔隙结构。
所用冰块采用油水冷冻而成,油相和水相质量之比根据实际岩心的润湿性、含油饱和度等物性来确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用材料容易获得且成本低,操作过程简单,加工出的模型性质更加贴近实际。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首先确定缝洞型岩心的实际孔隙结构,在稍低于零摄氏度的环境下,在一整块冰的基础上雕刻出溶洞和裂缝的模型,其中所用冰块采用油水冷冻而成,油相和水相质量之比根据实际岩心的润湿性、含油饱和度等物性来确定;然后将雕刻好的模型放入模具中,浇注混合好的骨架材料并震荡使之充填均匀,然后压制成型;最后放置模型一定时间进行老化,老化后将模型移置于室温下,在室温下,冰慢慢融化为油水,再将油水驱替出来便形成缝洞的孔隙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97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