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防内翻大隐静脉抽剥器卡头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9726.0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1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魏继昌;张弢;冯海全;王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爱瑞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张一鸣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防内翻大隐 静脉 抽剥器卡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防内翻大隐静脉抽剥器卡头。
背景技术
大隐静脉曲张属于血管外科常见问题,其手术疗法是把曲张的静脉结扎并彻底抽剥。传统的手术方式是从大腿根部到小腿内踝部多处切口以切除曲张静脉,创伤大,病人较痛苦,住院时间长,瘢痕多,美容效果较差。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1642132)公开了一种大隐静脉抽剥器,其结构由带接头的牵引绳,可活动连接夹头的夹头和手柄组成,其夹头边缘锐利且没有防内翻装置。发明专利(ZL98222842.2)公开了一种大隐静脉抽剥器,其结构为牵引绳两端固定装配夹头,夹头不可拆卸。目前市面上所售的一次性静脉剥脱装置,其卡头并没有特殊的防内翻设计。所以市面上所售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易造成内翻,从而发生剥脱血管被抽断的现象。发生剥脱血管被抽断的现象后,医生需重新在抽断部位做切口进行剥脱,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延长了手术时间。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静脉剥脱装置,这些装置解决了发生抽断现象后如何减轻病人痛苦和简化后续手术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剥脱血管被抽断现象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防内翻大隐静脉抽剥器卡头,其在手术中有效的避免了剥脱血管内翻现象的发生,最大程度的减轻对血管内膜及剥脱血管周边血管组织的损伤;其独立的卡头设计,只有牵引绳穿越血管,增加产品穿越性能且操作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防内翻大隐静脉抽剥器卡头,该新型防内翻大隐静脉抽剥器卡头的本体上设有纵向的装配槽,本体一端设有的圆卡阻面,圆卡阻面的中间位置设有与装配槽同圆心的圆形内凹槽,所述装配槽用于卡嵌和阻挡牵引绳的绳体与卡块,圆卡组面用于剥脱血管过程中卡阻血管,防止血管的内翻,本体另一端的避开装配槽的位置设有夹持部。
优选的是,所述夹持部为对称的平面、槽型或V型等;
优选的是,所述本体呈子弹头状流线型、锥形、球形或圆柱形等;
优选的是,所述本体的材料可以为不锈钢、PA(尼龙)、PP(聚丙烯)、PE(聚乙烯)、ABS(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嵌段共聚物)、PC(聚碳酸酯)、PMMA(亚克力)或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新型防内翻大隐静脉抽剥器卡头,其在手术中有效的避免了剥脱血管内翻现象的发生,最大程度的减轻对血管内膜及剥脱血管周边血管组织的损伤;其独立的卡头设计,只有牵引绳穿越血管,增加产品穿越性能且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新型防内翻大隐静脉抽剥器卡头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新型防内翻大隐静脉抽剥器卡头,
该新型防内翻大隐静脉抽剥器卡头的本体1上设有纵向的装配槽2,本体1一端设有的圆卡阻面3,圆卡阻面3的中间位置设有与装配槽2同圆心的圆形内凹槽4,所述装配槽2与圆形内凹槽4用于卡嵌和阻挡牵引绳的绳体与卡块,本体1另一端的避开装配槽2的位置设有夹持部5。
所述夹持部5为对称的平面、槽型或V型等;所述本体1呈子弹头状流线型、锥形、球形或圆柱形等;所述本体1的材料可以为不锈钢、PA(尼龙)、PP(聚丙烯)、PE(聚乙烯)、ABS(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嵌段共聚物)、PC(聚碳酸酯)、PMMA(亚克力)或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本发明一种新型防内翻大隐静脉抽剥器卡头,其在手术中有效的避免了剥脱血管内翻现象的发生,最大程度的减轻对血管内膜及剥脱血管周边血管组织的损伤;其独立的卡头设计,只有牵引绳穿越血管,增加产品穿越性能且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爱瑞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爱瑞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97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