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锁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0481.3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7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泰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E05B7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携式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锁固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锁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演进,越来越多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也随之而产生,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等,其功能越来越多,但造价也同样不菲。
然而可携式电子装置虽然标榜可以让使用者随身携带,但仍可能具有一定的体积,而不便于在暂时离开时也跟着带走,例如在咖啡厅、图书馆等地使用平板电脑时,若使用者需要暂时离开去取餐或上厕所,则可能不方便将平板电脑携带在身上,此时,平板电脑便容易成为有心人士偷窃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容易遭窃的缺点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锁固装置,其可将可携式电子装置锁固于特定位置,进而避免遭窃。
为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锁固装置,其中包含:
一主架,其相对两侧边分别弯折成形有一第一夹设部及一第二夹设部,第一夹设部上突出有一容置部,容置部的端部设有一限位孔,限位孔贯穿容置部及第一夹设部;
一穿设件,其贯穿主架的限位孔;
一锁具,其包含有一本体、一控制件及一延伸件;控制件可相对本体开启及关闭,控制件关闭时,本体与控制件共同与主架的容置部相卡合,且本体与控制件共同限制穿设件的轴向移动;延伸件一端连接本体,另一端为自由端。
本发明使用时,首先使可携式电子装置滑动放入主架的两夹设部之间,使可携式电子装置仅能相对主架于单一方向移动;接着再将穿设件贯穿主架的限位孔并穿设进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耳机孔中,以使可携式电子装置与主架之间仅剩的相对移动方向亦被限制,到此,可携式电子装置与主架便已完全相互固定而无法分离;而欲上锁时,使锁具通过延伸件环绕一固定物,例如柱子,以使锁具与该固定物相互固定,之后锁具的本体及控制件共同与主架的容置部相卡合,借此锁具便与主架相固定;而此时本体与控制件亦共同限制了穿设件的轴向移动,因此穿设件无法自可携式电子装置上拔出及分离,而可携式电子装置便无法与主架分离,借此可携式电子装置及主架便与锁具一同锁固于延伸件环绕的固定物上,进而达到避免可携式电子装置遭窃的目的。
作为优选:当锁具的控制件关闭时,控制件与本体围绕出一内部空间及一端开口,该内部空间及该开口套设包覆主架的容置部及穿设件。并且,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锁固装置,其中主架的限位孔的孔壁成形有螺纹;穿设件贯穿并螺合固定于主架的限位孔。
作为优选:穿设件依序相接包含有一转接部、一连接线及一接头,转接部上设有至少一耳机孔;当锁具的控制件关闭时,控制件与本体围绕出一内部空间、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该内部空间及第一开口套设包覆主架的容置部及穿设件的插头,第二开口套设穿设件的连接线。
作为优选:其中锁具的延伸件为一绳索。
作为优选:其中锁具的延伸件的自由端设有一圈状部。
作为优选:其中锁具的控制件系相对本体直线移动以开启及关闭。
作为优选:其中主架的容置部的外壁面环绕凹设成形有一容槽;锁具的主体及控制件分别突出成形有一卡合凸缘,当控制件关闭时,主体及控制件的卡合凸缘皆穿设卡合于容置部的容槽。
作为优选:其中锁具为密码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前视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锁具的仰视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关闭时的上视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开启时的上视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部分前视剖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主架 11第一夹设部
12第二夹设部 13第三夹设部
14容置部 15容槽
16限位孔 17长孔
20穿设件 21头部
22螺合部 23杆部
30锁具 31本体
311转动轮 312主轴
313弹簧 314推抵凸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泰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金泰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04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改进接线端的现场装置
- 下一篇: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