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检测控制灰尘浓度的室内空气净化除尘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1537.7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4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戴若夫;辜显旺;杨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若夫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G05B19/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宁星耀;李敏慧 |
地址: | 4102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检测 控制 灰尘 浓度 室内 空气净化 除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检测控制灰尘粒子浓度的室内空气净化除尘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自动控制运行的室内空气净化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楼房密度逐渐增大,造成城市中静风和温室效应日益明显,自然通风的效果渐差。又由于环境恶化及工业污染,一些地区沙尘天气和空气中粉尘增多,为室内提供清洁的动力通风已经非常有必要。
传统的动力通风方法是使用排风扇及手动开关控制。
中国专利201120462411.4公开了一种环境空气净化除尘装置,其包括罐顶、罐体和罐底,罐顶和罐体通过法兰连接,罐体和罐底密封焊接,罐顶上设置有空气出气管,罐体底部一侧连通有仰角设置的空气进气管,于空气进气管的罐体内的上缘上方的罐体内设置有不锈钢过滤网,一喷水管穿过罐体上部的罐壁探入到罐体内,喷水管端部设置有喷头,罐底连接液封管。这种除尘装置不能进行自动控制,工作效率低,除尘周期长。
中国专利00248639.3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除尘装置, 包括机壳、通风机、活性炭过滤层、电极除尘器、静电发生器、紫外灯、负离子发生器,其由室外机和室内机及之间联接的通风管组成,室外机由在室外机壳内侧依次安装的电极除尘器、活性炭过滤层、通风机及静电发生器组成;室内机由紫外灯和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室内机壳内组成。这种除尘装置结构复杂,制造运行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除尘效率高,工作稳定性好,能自动检测控制灰尘浓度的室内空气净化除尘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检测控制灰尘浓度的室内空气净化除尘系统,包括安装在能直接感受室内灰尘浓度位置的灰尘颗粒传感器、控制器、与导流进气口相连的淋湿腔,所述淋湿腔内设有淋湿装置,所述淋湿装置由电磁阀、喷头和喷淋挡板组成,所述淋湿装置底部与排水道相连,所述淋湿腔与干燥腔相连,干燥腔内设有发热件电磁线圈,所述干燥腔与吸附腔相连,所述吸附腔中并联有至少2个活性炭罐,所述吸附腔与出口相连,出口处装有风机,所述灰尘颗粒传感器与控制器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输出端分别与淋湿装置的电磁阀、发热件电磁线圈、风机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活性炭罐数量优选为8个。
进一步,所述灰尘颗粒传感器安装的最佳位置为地面或接近地面处。
工作原理:
当灰尘颗粒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空气中灰尘颗粒浓度小于或等于设定室内灰尘颗粒浓度值时,即室内灰尘颗粒浓度处于合理范围内时,控制器不输出电信号,电磁阀、电磁线圈和风机不工作;当灰尘颗粒传感器检测到室内空气中灰尘颗粒浓度处于较浓状态时,便输出电信号到控制器,控制器通过与设定室内灰尘浓度值比较,当实测室内灰尘颗粒浓度值大于设定室内灰尘颗粒浓度值时,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启动电磁阀、电磁线圈和风机开始工作;电磁阀控制喷头进行喷水,自来水经过喷淋挡板上的缝隙使较大的水流变为细小的喷雾状,将气流中较大较重的灰尘颗粒冲到排水道流走,由此实现空气的一次净化;电磁线圈通电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干燥腔工作,风机通电旋转,将室内空气由进气口吸入整个除尘系统。经一次净化后的空气,较轻的灰尘颗粒继续留在空气中,随空气进入干燥腔,在干燥腔中,空气中的大部分水分经加热被除去,干燥后的空气进入吸附腔,在活性炭罐中,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成分和较轻的悬浮颗粒被活性炭强力吸附,由此实现空气的二次净化;经过二次净化后的洁净空气经由出口排出除尘系统进入室内,使室内空气灰尘浓度降低,直至传感器检测到的室内实测灰尘浓度值小于或等于给定值时,控制器才会发出停机指令,系统停止工作。
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除尘效率高,工作稳定性好,能自动控制运行,应用范围广泛,既可适用于住宅、实验室,并联使用,还可适用于大型工业厂房的除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例的控制原理方框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若夫,未经戴若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15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