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理地下采空区或空洞的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2340.5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7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清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清洁 |
主分类号: | E21D15/02 | 分类号: | E21D1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贾玉健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理 地下 采空区 空洞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理地下采空区或空洞的施工方法,即在地下采空区或空洞中施工一个混凝土圆台体,支撑采空区或空洞顶部,可有效的防止采空区或空洞塌陷,造成地面建筑物损坏。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和民用建筑、铁路、公路的不断发展,拟建场地经常遇到地下采空区或空洞,给地面建筑物建设带来隐患,由于地下为采空区或空洞,经常发生地面塌陷给已建成的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铁路及公路建设也经常遇到地下采空区或空洞。现有技术对地下采空区或空洞的治理一般采用注浆方案或是对于小体积空洞采用整体空洞灌注混凝土。但因采空区或空洞积水原因,整个采空区或空洞注浆或灌注混凝土使采空区或空洞内水难以及时排出,势必在采空区或空洞内形成水压力,难以保证填充采空区或空洞质量。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水泥粉煤灰浆,水泥粘土浆等,注浆方量大,工期长,费用高。另外由于地下采空区或空洞复杂,填充饱和度小,很难达到保证采空区或空洞不塌陷的效果,给地面工程建设埋伏了隐患。特别对铁路及公路工程,往往地下采空区或空洞面积大,采用注浆方案无法实现沿路基线路加固的目的。
专利申请“一种治理地下采空区或空洞的施工方法”(申请号:201010231784.0)公开了一种治理地下采空区或空洞的施工方法,其施工步骤是:第一、从地面钻孔直至钻透采空区或空洞顶面,钻孔直径为100-450mm;第二、将一根长度大于采空区或空洞高度且直径小于等于钻孔直径的钢管用绳索垂直牵引放入钻孔内直至采空区或空洞底;第三、从钻孔口分层灌入混凝土,将混凝土经钻孔内钢管分层灌入到采空区或空洞底,灌入混凝土的量由设计的圆台体的形状和体积确定;第四、边从钻孔口灌混凝土边提升钻孔内钢管,当采空区或空洞内混凝土堆上升到分层高度时,停止灌注,待混凝土凝固到不能流动的强度时,以同样方法再进行第二次灌注、第三次灌注、如此反复灌注,直至混凝土圆台体上升至采空区或空洞顶面;第五、当混凝土灌注至采空区或空洞顶面时,用钻孔内钢管反复反插,使混凝土与采空区或空洞顶面接触严密,并使采空区或空洞内的圆台体的顶面体积扩大到符合设计要求;第六、抽出钻孔内钢管,用混凝土或现场料填充钻孔。但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没有采用高压空气对空洞底吹扫,在空洞底板上有一定厚度的松散沉淀物,如土、灰渣等。在其上施工一个素混凝土圆台体,必然产生沉降,无法保证工程质量。2、由于没有任何形式的模具,混凝土有流动性,很难形成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圆台体。如果空洞底部有水,混凝土也容易产生离析,无法保证工程质量。3、根据申请号201010231784.0的发明专利步骤“第四、边从钻孔口灌混凝土边提升钻孔内钢管,当采空区或空洞内混凝土堆上升到分层高度时,停止灌注,待混凝土凝固到不能流动的强度时,以同样方法再进行第二次灌注、第三次灌注、如此反复灌注,直至混凝土圆台体上升至采空区或空洞顶面;”如此施工,由于混凝土的凝固时间长,停止灌注的时间也长,所以施工一个圆台体的时间太长,施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治理地下采空区或空洞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对于拟建场地可根据地面建筑物的布置针对性地在地下采空区或空洞内施工混凝土台体用以支撑空洞顶部,可以有效防止地下采空区或空洞塌陷,具有大大减少了填充物用量、节约费用、缩短工期、效果显著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理地下采空区或空洞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从地面钻孔直至空洞顶,钻孔直径为150㎜-450㎜;
第二步:用测绳测量空洞高度,同时用高压空气管对空洞底吹扫,若空洞底有水直至空洞底板上的沉淀物吹起悬浮于水中;若空洞底无水则将沉淀物吹扫干净为止;
第三步:根据设计台体的尺寸,制做一个与设计台体尺寸相同的袋子;
第四步:将袋子口固定在小于钻孔直径的钢管底端,钢管长度大于钻孔深度,通过钢管将袋子放入空洞内;
第五步:从钢管上口向袋子内灌注混凝土,混凝土的塌落度为14-22㎝,强度为C20-C40;
第六步:当袋子中的混凝土灌注至空洞顶面时,用钢管反复插捣混凝土,使混凝土与空洞顶充分密实,形成墩台;
第七步:抽出钢管并用混凝土灌注钻孔或用土、砂、石回填至地面。
所述的袋子为布袋或其它高强度物质做成的袋子。
所述的台体为台体底面面积大于等于台体上端面面积的园台体、方台体、三角台体或其它不规则形状的台体。
所述的台体为园台体,圆台体底面直径为2-8米,圆台体上端面直径为0.5-3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清洁,未经刘清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23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循环流化床锅炉输煤管上的播风管
- 下一篇:可伸缩救生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