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活塞环漏光度与闭口间隙自动检测分选仪的标定块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3135.0 | 申请日: | 2012-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7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仲;兰太吉;赵娜;孙妍;刘新波;栗琳;刘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7C5/342 | 分类号: | B07C5/342;G01M3/38;G01B11/1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活塞环 漏光 闭口 间隙 自动检测 分选 标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标定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活塞环成品进行检测用的用于活塞环漏光度与闭口间隙自动检测分选仪的标定块。
背景技术
活塞环的漏光度是指将被测活塞环压入气缸基本直径的标准环规,观察两者的结合情况,对沿其接触圆周可能存在的、允许特定强度光束通过的缝隙的统计信息即为漏光度。漏光度实际上是活塞环在工作时与活塞、气缸壁结合的气密性的表象,因易于检测,通常将漏光度信息作为衡量活塞环质量的指标之一。活塞环的闭口间隙即被压入气缸基本直径的标准环规后,活塞环闭口处缝隙的尺寸。如图1所示,将活塞环2置于标准环规1内,检查活塞环2的闭口间隙3和漏光光缝4的尺寸。
活塞环作为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漏光度和闭口间隙直接影响着发动机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尾气排放质量。国家标准对这两项参数有着严格的规定,要求在出厂前对活塞环进行逐片检验,剔除不合格品。而活塞环是大批量产品,市场需求极大,这给检测的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受技术条件限制,目前国内仍多采用人工方法检测。如图2所示,将活塞2环放在气缸基本直径的标准环规1内,用光源5从下向上照射活塞环2外壁与标准环规1的结合圆周,手动旋转环规1,用肉眼6观察活塞环闭口间隙和整个圆周的漏光并估算总的漏光弧长与分布情况。人工检测必然引入检测者的主观因素,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检测效率低,并且长期工作会对工人视力造成损害。
1988年江苏省机械研究设计院陈廷全设计的“内燃机活塞环漏光度检测仪”(申请号:CN88219395),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工检测活塞环漏光度的工作强度。沿活塞环与环规的结合圆周均匀阵列72个发光器件作为静触头,用光电传感器作为动触头探测漏光度,其分辨力仅为5°,对于细微光缝和点状漏光无法判别。另外该发明中需要人工将活塞环压入环规,仍不能摆脱对人的依赖,工作成本高且效率受到限制。
1994年四川省涪陵市(现重庆市涪陵区)海陵内燃机配件总厂摩托车分厂张同玉设计的“内燃机活塞环质量自动检测及其自动分选装置”(申请号:CN93238721.7),是一套可以同机检测活塞环漏光度和闭口间隙两项指标的装置。该发明中提到用光学CCD检测漏光度,在当时是一种大胆的构想。其构想的布局是通过反射镜的转向,让CCD相机距离环规一定远处一次拍摄活塞环与环规的结合情况。但其结构图中反射镜的位置以及中央支柱的存在都表明,该结构是无法一次性获取活塞环全圆周完整信息的。另外,由于活塞环漏光缝隙十分微弱,CCD若不处于局部光缝正上方,难以捕获漏光信息。现有的人工检测也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还有一些院所设计的活塞环检测仪器,或者原理存在缺陷不能满足检测的准确性、重复性,或者无法实现自动化检测,或者不适用于精度要求高的中小型活塞环。此外,以往设计多采用单工位、环规旋转而传感器固定的方法,检测效率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31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芳香性防虫驱虫剂
- 下一篇:一种连接管及其制造方法和空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