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发飞机后体整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3811.4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6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罗松;张剑龙;李泰安;马经忠;梁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7/00 | 分类号: | B64C7/00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整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器气动布局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发飞机后体整流结构。
背景技术
对一般军用飞机,发动机安装在机身内部,飞机机身后段(以下简称后体)集中了垂直尾翼、水平尾翼和发动机喷管等部件,外形复杂,部件间气动干扰较大,导致相同浸润面积产生的阻力远高于飞机其他部位,通常后体阻力占飞机零阻的近一半。另外,不好的后体整流外形还会带来气流分离,从而引发飞机振动等问题。因此飞机设计师需要根据发动机数量、喷管间距、发动机特性、装载要求和尾翼形式等后体特征,设计相匹配的后体整流外形,以减少后体气流分离,降低后体阻力。
发明内容
(1)本发明的目的
针对飞机机身内布置两台发动机间距较小的后体形式,提供一种双发飞机后体整流结构,以减少后体气流分离,降低后体阻力。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发飞机后体整流结构,包括:整流后端面、整流下表面和整流上表面,并与后体发动机罩构成外形封闭的整流结构;整流下表面和整流上表面位于飞机后体两个发动机罩中间,整流后端面上下连接整流上表面和整流下表面,左右连接两发动机罩。
所述整流后端面为垂直气流的平面。
所述的整流上表面沿后体上部型面顺气流方向平滑过渡,上表面收缩角小于9°。
所述的整流下表面沿后体下部型面顺气流方向平滑过渡,下表面收缩角小于12°。
(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整流结构可保证飞机两发动机罩间整流外形有较小的收缩角,可避免飞机上下表面的气流分离;整流后端面的分离气流(同机翼翼尖涡类似)没有直接作用到飞机部件上,不会引起飞机抖动。当发动机喷流(落压比大于1.89)在尾喷管区产生顺流向逆压梯度时,该整流后端面能降低后体阻力。另外结构高度和空间较大,有助于减轻结构重量和增加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附图1是飞机后体整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如下:如图1所示,一种双发飞机后体整流结构,包括:整流后端面1、整流下表面2和整流上表面4,并与后体发动机罩3构成外形封闭的整流结构;整流下表面2和整流上表面4位于飞机后体两个发动机罩3中间,整流后端面1上下连接整流上表面4和整流下表面2,左右连接两发动机罩3。
整流上表面4沿后体上部型面顺气流方向平滑过渡,保证上表面收缩角小于9°;整流下表面2沿后体下部型面顺气流方向平滑过渡,保证下表面收缩角小于12°。整流后端面1为垂直气流的平面,连接整流上表面4和整流上表面2的后缘,其中心尽量在两发动机罩中心连线处,整流上表面4、整流下表面2和整流后端面1交线不需做倒圆或光顺处理。
在保证整流上表面4和整流下表面2没有气流分离的情况下(可借助CFD数值计算来判断),可适当调整整流后端面1的面积大小及上下位置,以获得整体上较好的减阻、减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38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拉手的保护膜
- 下一篇:一种汽车防盗钥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