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结场效晶体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4110.2 | 申请日: | 2012-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1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凡;陈永初;龚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808 | 分类号: | H01L29/808;H01L29/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结场效 晶体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结场效晶体管,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高压结场效晶体管。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一种结场效晶体管(Junct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JFET)已广泛应用于各式电子产品中。
在结场效晶体管中,漏极与源极之间形成一通道。栅极位于通道的两侧。透过栅极的电压来控制空乏区的大小,以使通道产生夹止现象(pitchoff),进而控制通道的开关。
结场效晶体管可以用来作为恒流二极管或者定值电阻。或者,结场效晶体管也可在低频和高频中被用来调节信号电压。
由于高压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更发展出一种高压结场效晶体管。目前研究人员努力改善高压结场效晶体管的效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高压结场效晶体管,其利用P型顶层的设计,以避免漏电流从表面穿越,进而有效降低高压结场效晶体管的阈值电压(breakdown voltage)。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高压结场效晶体管(High Voltage Junct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HV JFET)。高压结场效晶体管包括一衬底、一漏极、一源极及一P型顶层。漏极设置于衬底之上。源极设置于衬底之上。源极及漏极之间形成一通道。P型顶层设置于通道之上。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各种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第一实施例的高压结场效晶体管(High Voltage Junct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HV JFET)的俯视图。
图2绘示图1的高压结场效晶体管的N型阱及P型阱的示意图。
图3绘示图1的高压结场效晶体管沿截面线3-3’的剖面图。
图4绘示图1的高压结场效晶体管沿截面线4-4’的剖面图。
图5绘示图1的高压结场效晶体管沿截面线5-5’的剖面图。
图6绘示第二实施例的高压结场效晶体管的俯视图。
图7绘示第三实施例的高压结场效晶体管的俯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300:高压结场效晶体管
110P:衬底
120N、220N、320N:漏极
130N、230N、330N:源极
140P:P型顶层
150、250、350:通道
160N:N型阱
170P、270P、370P:P型阱
171、271、371:缺口
180P:栅极
190、290、390:飘移区
191:场氧化层
192N:N型调整层
193P:P型调整层
194: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提出各种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利用P型顶层的设计,以避免发生漏电流,进而有效降低高压结场效晶体管(High Voltage Junct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HV JFET)的阈值电压(breakdown voltage)。然而,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不会限缩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此外,实施例中的图式是省略部份元件,以清楚显示本发明的技术特点。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其绘示第一实施例的高压结场效晶体管100的俯视图。高压结场效晶体管100包括一衬底110P(绘示于图5)、一漏极120N、一源极130N及一P型顶层140P。漏极120N及源极130N设置于衬底110P之上。源极120N及漏极130N之间形成一通道150。P型顶层140P设置于通道150之上。在通道150关闭时,P型顶层140P可以避免漏电流从衬底110P的表面穿越。
请参照图1~图2,图2绘示图1的高压结场效晶体管100的N型阱160N及P型阱170P的示意图。高压结场效晶体管100更包括一N型阱160N、二P型阱170P及二栅极180P。从图2可以更清楚了解N型阱160N与P型阱170P的关系。P型阱170P及N型阱160N设置于衬底110P上。由于衬底110P位于N型阱160N及P型阱170P之下,故以虚线标示。在本实施例中,衬底110P及P型阱170P皆为P型,N型阱160N则为N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41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MgCl2在促进植物硝态氮吸收中的应用
- 下一篇:带通风的驱动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