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压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5102.X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4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军;师传涛;黄国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噪音较小的冲压模具。
背景技术
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冲压模具为由金属和其他刚性材料制成的用于冲压成形的工具,其包括有冲子固定板、卸料背板、卸料板、下模板等等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各板块之间会发生撞击,经撞击后产生的噪音不仅对工作人员人体有危害,而且还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高度冲压模具,该种噪音问题尤为严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冲压模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小噪音的冲压模具。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包括冲子固定板、位于冲子固定板下侧的卸料背板、固定于卸料背板下侧的卸料板以及位于卸料板下侧的下模板,所述卸料板与下模板相对的一侧表面凹设有若干段差沟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段差沟槽沿水平方向贯穿所述卸料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压模具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冲子固定板上的内限位柱,所述内限位柱朝所述卸料背板方向突伸超出所述冲子固定板靠近所述卸料背板的一侧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限位柱固定在所述冲子固定板的中心位置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压模具还包括位于冲子固定板上侧的上垫板、固定在上垫板上侧的上模座、固定在下模板下侧的下垫板以及固定在下垫板下侧的下模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冲压模具通过在所述卸料板与下模板相对的一侧表面设置若干段差沟槽,从而可减小卸料版与下模板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本发明冲压模具在工作过程中卸料版与下模板之间因撞击而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卸料板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为本发明冲压模具100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冲压模具100自上至下依次包括上模座1、固定在上模座1下侧的上垫板2、固定在上模座1上并位于上垫板2下侧的冲子固定板3、位于冲子固定板3下侧的卸料背板4、固定于上模座1上并位于卸料背板4下侧的卸料板5、位于卸料板5下侧的下模板6、固定在下模板6下侧的下垫板7以及固定在下垫板7下侧以支撑下模板6的下模座8。其中所述上模座1、上垫板2、冲子固定板3、卸料背板4、以及卸料板5形成上模。所述下模板6、下垫板7以及下模座8依次固定而形成下模。
所述卸料板5与下模板6相对的一侧表面凹设有若干段差沟槽51,由此可减小所述卸料版5与下模板6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本发明冲压模具100在工作过程中卸料版5与下模板6之间因撞击而产生的噪音。所述段差沟槽51深度为0.2毫米,并且所述段差沟槽51沿水平方向贯穿所述卸料板5。
此外,所述冲压模具100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冲子固定板3上的内限位柱31。所述内限位柱31朝所述卸料背板4方向突伸超出所述冲子固定板3靠近所述卸料背板4的一侧表面,从而可避免所述冲子固定板3和卸料背板4之间的面接触,并且本发明采用内限位柱31的局部接触方式,可避免冲子固定板3和卸料背板4之间的大面积接触,从而减小两者因撞击而产生的噪音。当然,所述冲压模具100可设置有多个所述内限位柱31,并将所述内限位柱31均匀固定在所述冲子固定板3上。
由以上可得,本发明通过在所述卸料板5与下模板6相对的一侧表面设置若干段差沟槽51,从而可减小卸料版5与下模板6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本发明冲压模具100在工作过程中卸料版5与下模板6之间因撞击而产生的噪音;另外,通过在所述冲子固定板3上设置朝卸料背板4方向突伸超出冲子固定板3的内限位柱31,即采用内限位柱31与卸料背板4的局部接触方式,可避免冲子固定板3和卸料背板4之间的大面积接触,从而减小两者因撞击而产生的噪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51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刨床的感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组合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