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岛型复合纤维及超细纤维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6052.7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8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峰;藤森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8/14 | 分类号: | D01F8/14;C08G63/183;D06M11/38;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岛型 复合 纤维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岛型共聚酯复合纤维,以及该纤维形成的织物经减量处理后得到的超细纤维织物。
背景技术
海岛纤维是一种聚合物分散与另一种聚合物中所形成的复合纤维,在纤维的截面中分散呈“岛”状态,而母体则相当于“海”。海岛纤维通过碱处理分离后,即得到超细纤维,与一般纤维相比,海岛纤维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是生产高档服装面料、装饰面料的理想材料。目前,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海岛纤维是PET/CoPET复合海岛纤维,其中PET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简称,CoPET是水溶性共聚酯的简称。
根据用途不同聚酯纤维的染色方法有很多,但是普通的PET纤维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原因,刚性强,很难被染色且手感不佳,使用分散染料染色的时候,需要130℃的高温。
在较低的温度下提高聚酯纤维的染色性能的课题已经有很长的时间的研究了。其中,通过共聚合技术来改善聚合物特性是主要的手段之一。例如:与聚乙二醇之类的聚亚烷基二醇共聚后形成的聚合物、或己二酸、癸二酸等直链脂肪族羧酸共聚后形成的聚合物。但是这些方法必须加入醚键或多单体共聚合导致耐热性下降。同时聚酯的白度也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岛型复合纤维,具体的是由水溶性共聚酯和耐热性好、色调优良、具有低温染色性能的改性共聚酯成分构成。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感良好、低温染色性能良好的超细纤维织物。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海岛型复合纤维,该复合纤维的海成分为CoPET水溶型聚酯,岛成分为一种改性共聚酯,其中海成分占复合纤维总质量的20~40wt%;岛成分占复合纤维总质量的80~60wt%;所述改性共聚酯中,相对于芳香族二元酸结构单元100mol份,乙二醇结构单元的含有量为85~98mol份,2-甲基-1, 3-丙二醇结构单元的含有量为2~15mol份;所述改性共聚酯中还含有相对于改性共聚酯总重量为1~8wt%的聚醚二醇结构单元。
优选的是所述改性共聚酯中还含有20ppm~100ppm的Co元素、10ppm~80ppm的P元素和2~200ppm的Si元素。
所述聚醚二醇是分子量为400~10000的聚乙二醇或聚丙二醇。
所述Si元素来自于粘度为300~2000mm2/s的硅油,优选甲基苯基硅油。通过添加Co、P、Si等元素,可以很好地解决改性共聚酯的色调问题。即,若Co、P、Si元素含量在上述范围之外,则聚酯的色调容易发黄(b值偏高),容易发暗(白度L值偏低),而在此范围内的话,色调b值和L值都很好,同时岛成分改性共聚酯的耐热性也得到提高。
本发明的岛成分为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共聚单体为2-甲基-1, 3-丙二醇结构单元和聚醚二醇结构单元,使用该共聚单体制得的改性共聚酯的末端羧基COOH的含量为25当量/ton以下。因而岛成分改性共聚酯的染色性和耐热性都很好,降低了纺丝难度和染色难度。
复合纤维中海成分和岛成分的组成比例,优选海成分占复合纤维总质量的30wt%,岛成分占复合纤维总质量的70wt%。
将本发明的海岛型复合纤维形成织物,织物经过1~3wt%NaOH溶液40~60min减量处理溶去海成分CoPET水溶型聚酯后形成岛成分改性共聚酯超细纤维织物,该织物在60℃~120℃的低温下染色,与同规格需130℃染色后的普通涤纶相比,L值高出0~10,且色牢度4级以上。
本发明中各物性参数的测试方法如下:
(1) 耐光色牢度根据JIS L 0842,第4露光法测试。
(2) 洗涤色牢度根据JIS L 0844 ,A-2法测试。
(3)织物的L值的测试方法如下:将样品重叠成不透光状后用分光测色计(Datacolor Asia Pacific(H.K.)Ltd.制造的Datacolor 650测色。
(4)改性共聚酯中的Co、P元素含量的测试方法:
取6g共聚酯压成片状,用荧光X线分析装置(理学电气公司制造的X线分析装置3270型)测定样品,与用已知金属含量的样品事先作成的检测线进行比对,算出聚酯中的Co元素和P元素含量。
(5)硅元素含量的测试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60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