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面组合铣削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6194.3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5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孙效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效 |
主分类号: | B23C5/26 | 分类号: | B23C5/26;B23C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面 组合 铣削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产品零件的加工刀具,尤其是多面组合铣削机构。
背景技术
大家都知道,加工零件平面最常用的刀具就是端面铣刀,被加工零件上有多层平面一般要分多次铣削。这样,要多次装夹零件,费工费时。如果被加工零件上的多层平面有较高的平行度要求,在零件装夹的时候,要设计准确的定位机构,否则零件的加工精度就达不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面组合铣削机构,能一次走刀就能铣削零件上的多层平面。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大端面刀盘通过左端的孔固定在铣床主轴上,芯轴的从左数第一个轴颈通过键装在大端面刀盘的从左数第三个内孔中,小挡垫装在大端面刀盘的从左数第三个内孔的左端面,长螺栓穿过弹簧垫圈和小挡垫上的孔装在芯轴的从左数第一个轴颈上将芯轴固定在大端面刀盘上,螺套装在芯轴从左数第二个轴颈上能自由转动,螺套的外圆上有多个径向盲孔,移动刀盘通过键装在芯轴的从右数第一个轴颈上,大挡垫用短螺栓和弹簧垫圈固定在芯轴的从右数第一个轴颈的右端面,移动刀盘左端的外螺纹与螺套的内螺纹配合。
螺套的外圆上有六个径向盲孔,螺套的外圆表面滚花。
芯轴的从左数第一个轴颈通过键装在大端面刀盘的从左数第三个内孔中,配合为H7/h6。
移动刀盘通过键装在芯轴的从右数第一个轴颈上,配合为H7/g6。
本多面组合铣削机构的优点是:切削平稳、加工精度高、操作方便、制造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是加工LM24-2C砻谷机齿轮箱的多面组合铣削机构的装配图。
图中1.大端面刀盘,2.螺套,3.小挡垫,4.大挡垫,5.芯轴,6.移动刀盘,7.砻谷机齿轮箱主视图,8.砻谷机齿轮箱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LM24-2C砻谷机齿轮箱的侧面要加工三个平面,见附图中砻谷机齿轮箱主视图(7)和砻谷机齿轮箱俯视图(8)。大端面刀盘(1)通过左端的孔固定在铣床主轴上,用来加工砻谷机齿轮箱的底板侧面。大端面刀盘(1)按分层切削的原理安装铣刀。各个铣刀的安装位置根据被铣削零件的加工余量和铣刀数量按:铣刀刀尖到刀体旋转轴线的距离大,铣刀刀尖到刀体右端面的距离小的规律依次排列。因此切削平稳。芯轴(5)的从左数第一个轴颈通过键装在大端面刀盘(1)的从左数第三个内孔中,配合为H7/h6。小挡垫(3)装在大端面刀盘(1)的从左数第三个内孔的左端面,长螺栓穿过弹簧垫圈和小挡垫(3)上的孔装在芯轴(5)的从左数第一个轴颈上将芯轴(5)固定在大端面刀盘(1)上。螺套(2)装在芯轴(5)从左数第二个轴颈上能自由转动,既螺套(2)与芯轴(5)的配合为H7/g6。大端面刀盘(1)右端面到螺套(5)的尺寸按H9制造螺套(2)左端面到内孔底面的尺寸按d9制造。螺套(2)的外圆上有六个径向盲孔,螺套(2)的外圆表面滚花,便于人的手抓住螺套(2)旋转。移动刀盘(6)通过键装在芯轴(5)的从右数第一个轴颈上配合为H7/g6。大挡垫(4)用短螺栓和弹簧垫圈,固定在芯轴(5)的从右数第一个轴颈的右端,移动刀盘(6)左端的外螺纹与螺套(2)的内螺纹配合。用手转动螺套(2),使移动刀盘(6)向右移动,顶住大挡垫(4)后,再用长度适宜的圆柱,插进螺套(2)的外圆上的盲孔中转动螺套(2),使移动刀盘(6)向右移动顶紧大挡垫(4),以防止铣削时松动。当铣削完砻谷机齿轮箱上的大侧面后停车。用长度适宜的圆柱插进螺套(2)的外圆上的盲孔中松开螺套(2),用手转动螺套(2),使移动刀盘(1)向左移动,顶紧芯轴(5)最大圆柱的轴肩的右端面。开车,铣削完成齿轮箱的小侧面。移动刀盘(6)的移动行程就是附图中芯轴(5)最大圆柱的轴肩的右端面到移动刀盘(6)左端面的距离b。b就是砻谷机齿轮箱上的大侧面到砻谷机齿轮箱上的小侧面的尺寸。这样,一次走刀就能把砻谷机齿轮箱一侧的侧面全铣削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效,未经孙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61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