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车机械间气压控制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37004.X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2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威;邸新元;陶红杰;王乐民;于海;王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C17/04 | 分类号: | B61C17/0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万友专利事务所 21219 | 代理人: | 王发 |
地址: | 1160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机械 气压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机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车机械间气压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为保证铁路机车机械间设备通风要求,车体通风机由车外吸风后吹向车内,为防止车内机械间压力过大,通常在机械间内设有机械压力平衡装置。在正常压力下压力释放口(排风口)由于重力作用自然关闭,当机械间正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时可将排风口向内侧顶开,以达到减压的目的。由于现有机械排风装置靠压力释放板自身重力关闭,易受安装位置、装置开启灵敏度等因素的限制,自身故障率较高,作用效果不佳。实际应用中,当机械间风压增大时,若排风口不能正常开启或开启角度达不到减压要求,会造成机械间温度、压力过高,致使机械间设备加速老化,司乘人员难以正常打开机械间门。另外,若排风口长时间不能关闭,则无法建立机械间内微正压,会造成机械间内通风设备通风不良,机械间灰尘增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机车机械间气压控制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车机械间气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压力传感器、机械间门开关触点、控制器及气压调节执行机构组成,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机械间内,将所测气压信号传给控制器,机械间门开关触点设置在门把手上,将机械间门开关信号传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这些信号控制气压调节执行机构的动作。
一种上述机车机械间气压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下列步骤:
A.设定气压调节临界值Q1<Q2;
B.检测机械间实时气压值P和机械间门信号;
C.在P达到Q2时控制气压调节执行机构开启排气口,至P小于Q1时排气口关闭;
D.在机械间门信号为“开”时控制气压调节执行机构开启排气口,至30秒后排气口关闭。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设定所述气压调节临界值Q1=90Pa、Q2=50Pa。
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可自动控制气压调节装置的开启,确保机械间设备通风良好,降低设备故障率,同时便于司乘人员打开机械间门进入机械间巡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车机械间气压控制装置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车机械间气压控制方法流程框图。
图中标记为:1-压力传感器,2-控制器,3.1-Ⅰ端机械间门触点,3.2-Ⅱ端机械间门触点,4-气压调节执行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1。压力传感器1设置在机械间内,将所测气压信号传给控制器2。机械间门开关触点3.1、3.2设置在门把手上,将机械间门信号传给控制器2。控制器2的控制输出接至气压调节执行机构4。
参看图2。控制程序在框1.0开始后,进入框1.1,设定气压调节临界值Q1=90P,Q2=50Pa。进入框1.2,检测机械间实时气压值P和机械间门信号。进入框1.3,如果机械间门信号为开,则进入框1.3.1,排气口打开30秒后关闭,返回框1.3;否则进入框1.4。在框1.4,如果P<Q2,则返回框1.3;否则进入框1.5。在框1.5,打开排气口。进入框1.6,如果P<Q1,则返回框1.3;否则返回框1.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70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