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附材吹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7486.9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7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林易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源環境科技企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2 | 分类号: | B01D53/12;B65G53/10;B65G5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吹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吸附材吹送器,尤指一种借由调整内部间隙而控制吸附材的供给量,而调整过程轻松简单的设计。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流体化床(Fluidized bed)吸脱附浓缩系统,搭配冷凝单元的废气净化处理流程,为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废气经由制程风车11抽送进入吸附塔10底下的分散部12,期使气流在吸附塔内均匀地流动;而吸附塔10内部以多孔平板13分隔成数层,并让球状活性碳成为吸附材30,而由吸附塔10顶端落下,活性碳吸附材30则因气流的作用而在多孔平板13上方形成数公分的流体化浮动层,并沿着多孔平板13一层一层地逐一落下,形成流体化床活性碳的均匀浮动的吸附程序;当活性碳吸附材30与含有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接触时,数以千万计的活性碳吸附材30可将挥发性有机物有效吸附,气体净化后由塔顶排放。
接着,当吸附饱和的活性碳吸附材30落至吸附塔10底部贮槽14后,则可借输送装置20的输送气源22,以待脱附气源管232与已脱附气源管272送出空气或氮气形成推送力,经吸附出料管21、待脱附吹送器23、待脱附吹送管231、待脱附分配器24与脱附进料管25送至脱附塔40的顶端,进行脱附再生的工作;脱附再生后的吸附材30则以脱附出料管26、已脱附吹送器27、已脱附吹送管271、已脱附分配器28与吸附进料管29送回流体化浮动床10顶端的吸附材进入口15;而脱附出来的高浓度废气(一般浓缩倍率为1000~10000倍左右),则以氮气气流经管路送至冷凝塔50,进行降温冷凝成液体回收或直接送入燃烧机氧化分解,如此形成一连续操作的挥发性有机物去除程序。
次者,欲借由流体化床净化的废气温度、湿度、吸附材物理特性、气体组成特性、浓度及吸附塔10内部多孔平板13的隔层数等特性,均会影响吸附材30的吸脱附能力及吸脱附速度,故吸附材30的输送流量必须配合前述的各种特性予以调整;而现有调整吸附材30输送流量的方式,除了以控制该输送气源22的供气量予以调整,但因输送气源22供气量的控制难以微调,致使吸附材30输送流量的调整精准度较差。
再按,另有如「图2-1」、「图2-2」所示的调整式吹送器,包括:一导气座60,内部形成有出气口611朝上的气流通道61,且于该出气口611周缘形成承接吸附材30的承接面62,并令该承接面62为外高内低的斜面型态,将吸附材30向该出气口611导引,而该气流通道61的进气口612与外部输送气源(图未示)连接;一斜三通管70,将其直管71底端接合于该导气座60顶端,而其斜管72用以供吸附材30落至该直管71;一定位组件80,以固定螺帽81将螺栓82竖立于该直管71顶端,并于该螺栓82配设有调整螺帽83;以及一插管90,形成有穿设于该螺栓82的凸缘91,并借该调整螺帽83撑托于该凸缘91而将该插管90调整升降及定位,致使该插管90底端对准该气流通道61的出气口611且与该承接面62保持有供吸附材30通过的间隙d,让落至该直管71与插管90两管壁间的吸附材30由该承接面62承接且陆续因重力作用被导引至该出气口611,并被自该出气口611导出的吹送气流,经该插管90管内而向接合于该插管90上方的吹送管(参见「图1」组件图号231与271)吹送;然而,前述的现有调整式吹送器虽可借由该定位组件80调整该插管90的升降,进而调整供吸附材30通过的间隙d大小,而有较佳的吸附材30输送流量调整精准度,但由于该插管90是与吹送管接合,故欲调整该插管90升降,乃必须连同吹送管一起升降,而吹送管既长且重,造成调整该插管90升降(调整吸附材输送流量)的困难度提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先前技术存在的调整吸附材输送流量困难度甚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吸附材吹送器,其具有大幅降低调整吸附材输送流量困难度的功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源環境科技企業有限公司,未经承源環境科技企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74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J2EE系统中的语言加载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网构软件全生命周期开发实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