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打补丁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210337811.1 | 申请日: | 2012-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7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曲俊媚;戈弋;陈春海;刘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5 | 分类号: | G06F9/4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酆迅;黄倩 |
地址: | 美国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补丁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打补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需要对第一内容打补丁且该第一内容已经位于内存中,区分新的内容和旧的内容,所述新的内容为打补丁后的所述第一内容,所述旧的内容为已经位于内存中的所述第一内容;
响应于所述新的内容被加载到内存中,将需要应用所述第一内容的新的进程映射到所述新的内容,其中所述新的进程包括所述新的内容被加载到内存后启动的进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获知需要对所述第一内容打补丁;
确定所述第一内容已经位于内存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内容包括库文件,
所述区分新的内容和旧的内容包括:通过修改库文件列表,区分所述新的内容和所述旧的内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有旧的进程都退出后,移除所述旧的内容的相关项,其中所述旧的进程包括所述新的内容被加载到内存前已经映射到所述旧的内容的进程。
5.一种打补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需要对第一内容打补丁的虚拟机的数量多于1个进行打补丁的调度,以使得所述虚拟机中的n个虚拟机先进行对所述第一内容打补丁的操作,其中,所述需要对第一内容打补丁的虚拟机位于同一物理机上,且所述需要对第一内容打补丁的虚拟机的数量为n+m,所述n和m均为自然数;
接收通知,所述通知用于指示所述n个虚拟机中的至少一个已经处于第一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状态包括从将打补丁后的第一内容加载到内存直至完成打补丁操作的任一个状态;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通知,调度除所述n个虚拟机外的m个虚拟机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对所述第一内容打补丁的操作,以使得所述m个虚拟机中的至少一个能够采用所述加载到内存中的打补丁后的第一内容进行打补丁的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n为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确定需要对所述第一内容打补丁的虚拟机的数量多于1个,其中所述需要对所述第一内容打补丁的虚拟机包括正在运行已经映射到打补丁前的第一内容的进程的虚拟机。
8.一种打补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指示,所述指示用于通知本虚拟机需要打补丁;
得到一个新的内存空间用于存放打补丁后的第一内容,所述新的内存空间包括与存放打补丁前的第一内容的内存空间不重合的内存空间;
发送第一通知,所述第一通知至少包括所述新的内存空间的地址;
发送第二通知,所述第二通知用于指示本虚拟机已经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状态包括从将所述打补丁后的第一内容加载到内存空间直至完成打补丁操作中的任一个状态;
根据所述新的内存空间中的所述打补丁后的第一内容,对本虚拟机进行打补丁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得到一个新的内存空间用于存放打补丁后的第一内容,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内容已经位于内存中,得到一个新的内存空间用于存放打补丁后的第一内容;
所述根据所述新的内存空间中的所述打补丁后的第一内容,对本虚拟机进行打补丁操作,包括:得到新的客户内存页;将所述新的客户内存页映射到所述新的内存空间;将需要应用所述第一内容的新的进程映射到所述打补丁后的第一内容,其中,所述新的进程包括所述将所述新的客户内存页映射到所述新的内存空间后启动的进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所有旧的进程都退出后,移除所述第一内容的相关项,其中所述旧的进程包括将所述新的客户内存页映射到所述新的内存空间前已经映射到所述打补丁前的第一内容的进程。
11.一种打补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指示,所述指示用于通知本虚拟机需要打补丁;
获知用于存放打补丁后的第一内容的内存空间,其中,该获知的内存空间是为了与本虚拟机位于同一物理机上的其他虚拟机所分配的内存空间;
根据所述获知的内存空间中的打补丁后的第一内容,对本虚拟机进行打补丁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未经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781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