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噻二唑二聚体润滑脂添加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9961.6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9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平洋联合(北京)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35/36 | 分类号: | C10M135/36;C07D285/125;C10N30/10;C10N3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张庆敏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噻二唑 二聚体 润滑脂 添加剂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润滑剂领域,具体为一种润滑脂中的化学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噻二唑衍生物是具有含S、N原子的杂环结构,因而该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活性,在生产及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农业及医药方面用作杀菌剂,在润滑脂中被用作金属减活剂。
极压添加剂是能和接触的金属表面起反应形成高熔点无机薄膜,可以在摩擦表面形成保护膜(吸附或反应膜),以防止在高负荷下发生熔结、卡咬、划痕或刮伤的添加剂。极压剂应具备四球抗烧结性能,以及适当的梯姆肯OK值。现有技术条件下润滑脂中的极压添加剂仍以含有活性S、P元素以及重金属元素为主的添加剂,例如氯化石蜡、硫化烯烃、硫化猪油、磷酸酯、磷酸盐、ZDDP等,具有气味重,不环保的特点,而且对金属存在严重的腐蚀。
因此润滑脂添加剂领域有必要开发新型极压添加剂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噻二唑二聚体润滑脂添加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所述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噻二唑二聚体润滑脂添加剂,其具有如下结构通式:
其中,X为氢或碱金属。
优选地,所述添加剂结构式为
一种制备所述添加剂的方法,其是向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TD)中加入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反应1-1.5小时,然后加入过氧化氢和盐酸反应3-5小时而得。
其中,所述2,5二巯基1,3,4噻二唑、碱金属的氢氧化物、过氧化氢、盐酸的摩尔比为4:3.8-4.2:0.8-1.2:0-4。
其中,所述2,5二巯基1,3,4噻二唑、碱金属的氢氧化物、过氧化氢、盐酸均以水溶液形式参加反应。所述碱金属的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其中,所述所述2,5二巯基1,3,4噻二唑的水溶液是将2,5二巯基1,3,4噻二唑按质量比12-18%加入水中,搅拌0.5-1小时而得。
以所述碱金属的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为例,合成的反应路线如下:
(1)反应得到式Ⅰ的二聚体,其中X为Na。式(1)的反应完成后,将产物提纯,即得式Ⅰ的二聚体。
(2)反应得到式Ⅱ的二聚体。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加入过氧化氢和盐酸反应后,将反应得到的混合物用水洗涤,去除水分,在温度60-80℃下加入醚类溶剂,搅拌,然后过滤,取固体产物的步骤。用水洗涤至洗涤液为中性。所述去除水分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手段,包括蒸发、抽滤、离心等。蒸发的温度控制为100-120℃。
其中,所述醚类溶剂为三乙二醇丁醚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PAG),加入的质量比例为反应得到的混合物(待溶解的混合物)质量的50-60%。所述三乙二醇丁醚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质量比例为8:2.5-3.5。
本发明提出的添加剂在制备润滑剂组合物中的应用。
所述添加剂在制备润滑剂组合物时,加入的用量为1%~3%质量比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催化剂使DMTD发生桥联合聚合,制得的产品具有超高硫含量,在应用中体现为优异的极压抗磨性能,同时本发明独特的含氮杂环结构能有效螯合润滑脂氧化产生的游离自由基,在金属界面上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从而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防腐蚀性能,由于是液体,在操作中更容易添加和调和,不含金属,易生物降解,是一种无灰环保添加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实施例中,DMTD购自太平洋联合(北京)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平洋联合(北京)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太平洋联合(北京)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99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