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熔渣造粒和显热回收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0104.8 | 申请日: | 201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4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衍国;杜滨;王友才;李清海;蒙爱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B3/08 | 分类号: | C21B3/08;C04B5/00;C04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熔渣造粒 回收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熔渣造粒和显热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1)使熔渣从漏包流入壳体内,形成多股柱状熔渣流,多股柱状熔渣流至少排成一列,每列柱状熔渣流的股数至少有两股;
2)在设有水冷壁的壳体内设置至少一个喷嘴,用高压泵将水加压到1MPa~400MPa,从至少一个喷嘴喷出,形成喷嘴出口流速至少为45m/s的柱状的高速水射流;
3)高速水射流冲击位于同一列上的多股柱状熔渣流,将熔渣破碎为平均直径大于零、小于10mm的熔渣微团并飞散开;
4)熔渣微团在下落过程中被水冷壁冷却,同时加热水冷壁内的工质,回收部分熔渣显热,最后落入流化床床层内或风冷的移动炉排上,然后被从外部进入的空气继续冷却,最终凝固成形并从壳体下部的排渣口排出,完成熔渣的造粒,并获得高温热风;
5)将获得的高温热风送到余热锅炉内,加热对流换热管束内工质回收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渣造粒和显热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多股高速水射流共同冲击位于同一列上的多股柱状熔渣流;多股高速水射流位于同一水平面或沿竖直方向的多个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渣造粒和显热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水射流相互平行,在同一水平面上每隔3~20mm至少有一股高速水射流冲击位于同一列上的多股柱状熔渣流。
4.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一种熔渣造粒和显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壳体(1)、用于产生至少一列排成一列的多股柱状熔渣流(3)的漏包(2)、高压泵(5)、布风装置、热风排出口(12)、余热锅炉(14)、引风机(17)和至少一个喷嘴(6),所述漏包(2)设置在壳体(1)顶部,漏包(2)底部至少有一排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多个圆孔(29);喷嘴(6)位于壳体内部,喷嘴(6)出口轴线穿过排成一列的多股柱状熔渣流(3),喷嘴(6)与所述高压泵(5)相连;所述壳体(1)四周内壁布置有水冷壁(8),壳体(1)底部为流化床布风板(9)或移动炉排(10),在壳体(1)下部设有排渣口(11);所述布风装置设置在流化床布风板(9)或移动炉排(10)下部,布风装置包括风室(25)和鼓风机(26),风室(25)通过管道与鼓风机(26)相连;所述的热风排出口(12)位于壳体(1)的中上部,通过管道与余热锅炉进风口(13)相连;余热锅炉(14)内部布置有对流换热管束(15),所述引风机(17)与余热锅炉排风口(16)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熔渣造粒和显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在热风排出口(12)与余热锅炉(14)之间设有气固分离器(18),气固分离器(18)进口与热风排出口(12)通过管道相连,气固分离器(18)出口与余热锅炉进风口(13)通过管道相连。
6.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一种熔渣造粒和显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壳体(1)、用于产生至少一列排成一列的多股柱状熔渣流(3)的漏包(2)、高压泵(5)、风室(25)、进风口(28)、余热锅炉(14)、引风机(17)和至少一个喷嘴(6),所述漏包(2)设置在壳体(1)顶部,漏包(2)底部至少有一排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多个圆孔(29);喷嘴(6)位于壳体内部,喷嘴(6)出口轴线顺序穿过排成一列的多股柱状熔渣流(3),喷嘴(6)与所述高压泵(5)相连;壳体(1)四周内壁布置有水冷壁(8),壳体(1)底部为移动炉排(10),在壳体(1)下部设有排渣口(11);所述进风口(28)位于壳体(1)的中上部;所述风室(25)设置在移动炉排(10)下部,风室(10)通过管道与余热锅炉进风口(13)相连;余热锅炉(14)内部布置有对流换热管束(15),所述引风机(17)与余热锅炉排风口(16)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熔渣造粒和显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在风室(25)与余热锅炉(14)之间设有气固分离器(18),气固分离器(18)进口通过管道与风室(25)通过管道相连,气固分离器(18)出口与余热锅炉进风口(13)通过管道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010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