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压调压线圈单独放置的变压器主绝缘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40499.1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0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郑泉;刘连兴;王健;边庆恺;黄仁旭;孙雅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30;H01F27/32 |
代理公司: | 唐山顺诚专利事务所 13106 | 代理人: | 于文顺;喻期彪 |
地址: | 07105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压 线圈 单独 放置 变压器 绝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压调压线圈单独放置的变压器主绝缘结构,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中压带分接的电力变压器,通常将中压分接线饼与主线饼绕制在同一个绕组上。由于分接线饼经常不参与运行,故中压绕组与其余绕组之间安匝平衡较差,影响变压器整体的抗短路能力。分接线饼与主线饼绕在一起,中压绕组的绕制也较为复杂。如果将分接线饼取出,单独设立一个中压调压绕组,与高压调压绕组绕制在同一个绕组上,高压调压绕组位于整个绕组的上部和下部,中压调压绕组位于整个绕组的中部,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矛盾。但是,对于大容量的产品,如果高压绕组首端中部出线,由于调压绕组位于所有绕组的最外侧,而中压调压绕组又位于调压绕组的中部,它将阻碍高压绕组首端出线,上述结构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压调压线圈单独放置的变压器主绝缘结构,最大限度地降低变压器硅钢片、铜线和变压器油等主材的用量,减小变压器的外形尺寸,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压调压线圈单独放置的变压器主绝缘结构,每相绕组由内向外依次布置低压绕组、中压调压绕组、中压绕组、高压绕组和高压调压绕组;低压绕组、中压调压绕组和中压绕组出头采用轴向引出;高压绕组出头幅向引出;高压调压绕组分为高压调压绕组上半部分绕组和高压调压绕组下半部分绕组,上半部分绕组和下半部分绕组并联;中压调压绕组放置在低压绕组和中压绕组之间的空道内。
更具体的实施方式:将中压绕组分接线饼取出,单独设立一个中压调压绕组,并将中压调压绕组由每相绕组的最外侧向内移动,解决中压调压绕组影响高压绕组首端出线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变压器抗短路能力,并简化了中压绕组绕制的复杂性。
由于高压绕组电压等级较高,中压调压绕组内移的位置应尽可能的远离高压绕组,而中压调压绕组的电压等级又高于低压绕组,将中压调压绕组放置在绕组最内侧需要加大铁心到绕组的距离,导致变压器主材成本(硅钢片、铜线、变压器油、钢板)的增加;因此,将中压调压绕组放置在低压绕组和中压绕组之间的空道内成为一种最优选择。该结构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变压器硅钢片、铜线和变压器油等主材的用量,减小变压器的外形尺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很好地解决了中压调压绕组影响高压绕组首端出线的难题,提高了变压器抗短路能力,简化了中压绕组绕制的复杂性,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变压器的主材用量,减小变压器的外形尺寸。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铁心,2为低压绕组,3为中压调压绕组、4为中压绕组,5为高压绕组,6为高压调压绕组上半部分绕组,7为高压调压绕组下半部分绕组,8为高压调压绕组上下两部分之间的连接绝缘筒,9为器身上部端圈,10为器身下部端圈,11为高压绕组首端幅向出线,12为高压绕组上半部分末端幅向出线,13为高压绕组下半部分末端幅向出线,14为低压绕组末端轴向出线,15为中压调压绕组下部轴向出线,16为中压绕组末端轴向出线,17为低压绕组首端轴向出线,18为中压调压绕组上部轴向出线,19为中压绕组首端轴向出线,20为器身上铁轭绝缘端圈,21为器身压板,22为器身下铁轭垫块,23为器身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中压调压线圈单独放置的变压器主绝缘结构,每相绕组由内向外依次布置低压绕组2、中压调压绕组3、中压绕组4、高压绕组5和高压调压绕组;低压绕组、中压调压绕组和中压绕组出头采用轴向引出;高压绕组出头幅向引出;高压调压绕组分为高压调压绕组上半部分绕组和高压调压绕组下半部分绕组,上半部分绕组和下半部分绕组并联;中压调压绕组放置在低压绕组和中压绕组之间的空道内。
更具体的实施方式:将中压绕组分接线饼取出,单独设立一个中压调压绕组,并将中压调压绕组由每相绕组的最外侧向内移动,解决中压调压绕组影响高压绕组首端出线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变压器抗短路能力,并简化了中压绕组绕制的复杂性。
参照附图1,本实施例包括铁心1、低压绕组2、中压调压绕组3、中压绕组4、高压绕组5、高压调压绕组上半部分绕组6、高压调压绕组下半部分绕组7、低压绕组末端轴向出线14和低压绕组首端轴向出线17分别穿越器身托板23和器身压板21后从器身的两端引出器身;中压调压绕组下部轴向出线15和中压调压绕组上部轴向出线18分别通过器身下铁轭垫块22和器身上铁轭绝缘端圈20引出器身;中压绕组末端轴向出线16和中压绕组首端轴向出线19分别通过器身下铁轭垫块22和器身上铁轭绝缘端圈20引出器身;高压绕组首端幅向出线11在绕组中部穿越器身,经过高压调压绕组上下两部分之间的连接绝缘筒8引出器身;高压绕组上半部分末端幅向出线12经器身上部端圈9引出器身,高压绕组下半部分末端幅向出线13经器身下部端圈10引出器身;高压调压绕组分为高压调压绕组上半部分绕组和高压调压绕组下半部分绕组,上半部分绕组和下半部分绕组并联;高压调压绕组上半部分绕组6采用左绕向,高压调压绕组下半部分绕组7采用右绕向,由于高压调压绕组位于器身的最外侧,可方便的在器身外部进行连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保定天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04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