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导杆式往复翼升力生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1819.5 | 申请日: | 2012-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2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成 |
主分类号: | B64C33/02 | 分类号: | B64C33/02;A63H2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导杆式 往复 升力 生成 装置 | ||
1.一种移动导杆式往复翼升力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曲轴(1)、曲轴前轴承(11)、曲轴后轴承(12)、连杆(2)、移动导杆(3)、导杆直线轴承(31)、往复翼(4)和往复翼驱动轴(5);曲轴(1)通过曲轴前轴承(11)和曲轴后轴承(12)安装在机身上,曲轴前轴承(11)和曲轴后轴承(12)前后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连杆(2)的左端与曲轴(1)相连,连杆(2)的右端与移动导杆(3)的左端相连,移动导杆(3)穿过固定安装在机身侧壁上的导杆直线轴承(31)左右方向布置;往复翼(4)上靠近往复翼(4)的前缘处有一个沿翼展方向的穿透孔,往复翼驱动轴(5)穿过该穿透孔,往复翼(4)的前缘在往复翼驱动轴(5)的上方,往复翼(4)的后缘在往复翼驱动轴(5)的下方,往复翼驱动轴(5)与移动导杆(3)“十”字交叉固连,往复翼驱动轴(5)在导杆直线轴承(31)的右侧,往复翼驱动轴(5)与移动导杆(3)互相垂直,往复翼驱动轴(5)和移动导杆(3)处于过曲轴前轴承(31)的水平面内;往复翼(4)在翼展方向的中间位置前缘端开有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导杆式往复翼升力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移动导杆(3)的前后两侧对称安装结构相同的前托架(8)和后托架(9),前托架(8)由前上拉杆(81)、前带槽横杆(82)和前下拉杆组成,后托架(9)由后上拉杆(91)、后带槽横杆(92)和后下拉杆(93)组成;前带槽横杆(82)的槽口朝后,后带槽横杆(92)的槽口朝前;前带槽横杆(82)靠前边水平布置于左右方向,前带槽横杆(82)的左端与机身外侧固连,后带槽横杆(92)靠后边水平布置于左右方向,后带槽横杆(92)的左端与机身外侧固连;前带槽横杆(82)和后带槽横杆(92)均与往复翼驱动轴(5)垂直,且三者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在往复翼驱动轴(5)的前后两端分别对称安装着驱动轴前端滑块(6)和驱动轴后端滑块(7),驱动轴前端滑块(6)和驱动轴后端滑块(7)分别置于前带槽横杆(82)和后带槽横杆(92)的光滑槽内;组成前托架(8)的前上拉杆(81)和前下拉杆与前带槽横杆(82)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组成后托架(9)的后上拉杆(91)和后下拉杆(93)与后带槽横杆(92)也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导杆式往复翼升力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往复翼(4)缺口沿翼弦方向的深度及形状满足往复翼(4)运行时的最小迎角为往复翼(4)升阻比接近最大而不失速时的迎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导杆式往复翼升力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的往复翼(4)与往复翼驱动轴(5)之间通过轴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一种移动导杆式往复翼升力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的往复翼(4)是刚性的,采用对称形的翼型;往复翼(4)的展弦比取值范围在4至14之间,当往复翼(4)的展弦比为x时,曲轴(1)的旋转直径即往复翼(4)的往复幅度与往复翼(4)的弦长的比值控制在4至x+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移动导杆式往复翼升力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往复翼飞行器上使用两个该装置时,两个结构相同的装置对称布置于往复翼飞行器的机身左右两侧,两装置的曲轴(1)靠内,往复翼(4)靠外,两装置的往复翼驱动轴(5)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两装置可以同步联动驱动,也可以独立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移动导杆式往复翼升力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往复翼飞行器上使用四个该装置时,它们矩阵排列于往复翼飞行器的四周,构成一个飞行平台,四个装置两两对称,四个装置的曲轴(1)均靠内接近往复翼飞行器的几何中心,它们的往复翼(4)均靠外远离往复翼飞行器的几何中心,四个装置的往复翼驱动轴(5)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四个装置独立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成,未经王志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181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