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线老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41983.6 | 申请日: | 201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5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付成;赵永岗;周新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在线 老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线老化装置,特别是一种可实现多层自动化传送的在线老化装置。
【背景技术】
老化房,又叫烧机房,是针对高性能电子产品仿真出一种高温、恶劣环境测试的设备,是提高产品稳定性、可靠性的重要实验设备、是各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性的重要生产流程,该设备广泛应用于电源电子、电脑、通讯、生物制药等领域。
高温老化房是针对高性能电子产品(如:计算机整机,显示器,终端机,车用电子产品,电源供应器,主机板、监视器、交换式充电器等)仿真出一种高温、恶劣环境测试的设备,是提高产品稳定性、可靠性的重要实验设备、是各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性的重要生产流程,该设备广泛应用于电源电子、电脑、通讯、生物制药等领域。根据不同的要求配置主体系统、主电系统、控制系统、加热系统、温度控制系统、风力恒温系统、时间控制系统、测试负载等,通过此测试程序可检杳出不良品或不良件,是客户迅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有效手段,充分提高客户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也是针对于开关电源、手机充电器、电池、LCD、主板机、扫描器、监视器、适配卡等做负载或温度老化测试的一种设备,此设备外框架构采用保温库板隔间组合而成,配上主配电箱、测试架、温度控制器、定时器、各种电器开关、加温电热器、盘架、拉门、循环风机、排风机、插座等设备模拟出一种高温、恶劣环境(40℃-70℃±5℃、电源ON-OFF动作等),让产品在此环境中接上模拟负载通电运作,测试时间可在0-99.9小时内任意设定,通过此测试程序可查出不良品或不良零件,是制程、品管必备之设备。由于老化房的性能及环境必须保证产品所需要的温度、电源质量、负载量、工作时间及操作人员的安全、习惯等要求,所以,一套合格的老化设备,应该是一套安全可靠,高效节能、功能齐全和具有可扩充性的设备。
例如,中国大陆专利申请第200920262188.1号公开了一种薄膜电子器件的在线老化装置,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在线老化装置的炉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前门和后门,该炉体的内部包括由隔热部件隔离的加热区域和冷却区域,所说的加热区域和冷却区域内均设有传送老化框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包括减速电机和由减速电机驱动的主动链轮、传动轴和从动链轮,链接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传动链轮的链条。
但是,中国大陆专利申请第200920262188.1号的老化框呈单层接龙式排列,无法实现多层自动化传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多层自动化传送的在线老化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线老化装置,其包括老化箱体、第一升降架及第二升降架,所述老化箱体内设有入口、若干层老化架、出口、感应模块及处理模块,且所述老化架以高低并排设置,每层老化架循环传动;所述第一升降架设于所述入口与老化架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升降架升降并将待老化的产品从入口移至老化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升降架设于所述出口与老化架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升降架升降并将老化完成的产品从老化架的第二端移至出口;所述感应模块连接所述老化架并感测老化架上的空位与产品的老化状态;所述处理模块连接所述老化架、第一升降架、第二升降架及感应模块,根据空位信息控制第一升降架的升降及老化架的传动;并根据产品的老化状态控制第二升降架的升降及老化架的传动。
特别地,所述入口设于老化架的最低层。
特别地,所述出口设于老化架的最低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可根据老化架上的空位与产品的老化状态自动控制产品从入口移至老化架或从老化架移至出口,从而可以实现多层老化架的自动化传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线老化装置的原理方框图。
图2为本发明在线老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老化架的第一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中老化架的第二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中老化架的第三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19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