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磨菇菌丝体蛋白鱼饲料的加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44748.4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0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林华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华善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A23K1/0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菇 菌丝体 蛋白 鱼饲料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饲料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淡水养殖鱼类的饲料大多以粮食(如小麦、玉米)为主的高价原料为配方,耗用的鱼饲料越多,就意味着消耗的粮食越多,同时也加大了淡水鱼的养殖成本,鱼产品的价格也越来越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出一种不以粮食为原料的磨菇菌丝体蛋白鱼饲料的加工工艺,以降低淡水鱼的养殖成本。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农作物秸秆、新鲜的猪粪便和新鲜的鸡粪便混合堆置发酵,制得发酵成熟的培养料;
2)在发酵成熟的培养料中接入磨菇菌丝体菌种,培养制得磨菇菌丝体蛋白原料;
3)将磨菇菌丝体蛋白原料制干后粉碎。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可节省大量的粮食。
2、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减少焚烧所造成的大气层污染。
3、充分利用了猪粪便和鸡粪便,可减轻对大地和水源的环境污染。
4、可降低鱼饲料成本,减少养殖成本,降低淡水鱼消售价格。
5、本发明利用微生物生长技术,将猪粪便和鸡粪便及农作物秸秆中有机物重新生长为十八种氨基酸,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
6、充分利用于猪粪便和鸡粪便中未消化而被排泄掉的原料,体现了养殖食物链的应用。
7、由于鱼料对腐蚀性食物的喜好,采用本发明产品利于鱼类的消化系统,有加速鱼类成长。
8、本发明产品无需采用任何激素和抗生素,具有对水体、鱼类和食物的绿色安全性。
在步骤1)中,农作物秸秆、猪粪便和鸡粪便的混合投料质量比为40︰35︰15。
堆置发酵的环境温度为25~40℃,堆置至成熟的时间为20~35天。
在步骤2)中,培养料与接入的磨菇菌丝体菌种的投料质量比为100︰5,所述培养的环境温度为15~35℃,培养时间为20~25天。
本发明形成的粉状的产品可以直接用于喂养,也可将粉碎的磨菇菌丝体蛋白原料与造粒料混合进行造粒,采用粒料进行喂养,更利于投放。
造粒时,所述磨菇菌丝体蛋白原料与造粒料的混合质量比为90︰10。
造粒料可直接采用粮食淀粉。
具体实施方式
一、生产实施例:
1、以40︰35︰15的投料质量比将农作物秸秆、新鲜猪粪便和新鲜鸡粪便混合,在环境温度为25~40℃的条件下堆置发酵20~35天至成熟,期间分六次翻堆,以充分发酵。
2、将发酵至熟的培养料平整地铺置在环境温度为15~35℃的培养床上,在每100kg的培养料上均匀地接入5kg磨菇菌丝体菌种,经20~25天,即得雪白、浓香的磨菇菌丝体蛋白原料。
3、将磨菇菌丝体蛋白原料制干后粉碎。
4、将粉碎的磨菇菌丝体蛋白原料90kg与96kg粮食淀粉混合后进行造粒,制成粒状磨菇菌丝体蛋白鱼饲料。
二、饲喂示例:
1、将粉碎的磨菇菌丝体蛋白原料直接人工进行投喂饲养淡水鱼。其优点是:可减少制粒成本。
2、将粒状磨菇菌丝体蛋白鱼饲料采用投料进进行投料喂养淡水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华善,未经林华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47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