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45168.7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36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戎;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P29/00;A61K35/56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全学荣 |
地址: | 61113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不明 原因 发热 药物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是指发热时间超过3周,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它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症状或病患,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以午后或傍晚发作为多见。
西医针对FUO,应诊断明确引起发热是何疾病,才可给药。然而,持续的发热,不仅伤及正常生理功能,贻害机体,有损健康,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发热的出现往往伴随着身体健康状态欠佳或其他疾病,患者昏昏沉沉,意识不清,思维受限,全身不适,饮食不思,睡眠受扰,严重影响其工作和学习,甚至酿积隐发的严重疾病,危害生命。目前西医并无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专用特效药物。
从中医数千年的历史经验可知,所谓不明原因发热,在中医的体系中其实都有着不同的证型,其中的阴虚内热、虚火内盛耗伤精血、骨蒸劳热或称骨蒸潮热、邪伏血分、心烦体干涸、两颧潮红、咽干口渴等中医发热证型、发热症状表现较为常见。早在春秋战国,祖国医学就有治疗各种发热的方药,秦汉以后,疗热治验日臻成熟,其后两千年持续实践的积累,更完善了中医治疗各种发热的完整理论体系与方剂体系,加之中药合理配伍后,其毒副作用小、疗效稳定,因此,目前通过中医药治疗不明原因发热,具有一定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效良好的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
地骨皮21-39份,银柴胡10-20份,胡黄连10-20份,秦艽10-20份,知母10-20份,桑叶7-13份,青蒿21-39份,麦冬14-26份,天冬14-26份,鳖甲21-39份,甘草3-7份。
进一步地,它是由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
地骨皮25-35份,银柴胡12-18份,胡黄连12-18份,秦艽12-18份,知母12-18份,桑叶8-12份,青蒿25-35份,麦冬16-24份,天冬16-24份,鳖甲25-35份,甘草4-6份。
更进一步地,它是由含有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的制剂:
地骨皮30份,银柴胡15份,胡黄连15份,秦艽15份,知母15份,桑叶10份,青蒿30份,麦冬20份,天冬20份,鳖甲30份,甘草5份。
其中,它是由各原料药的水或有机溶剂提取物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常用的辅料制备而成的制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制剂是口服制剂。
更进一步地,所述口服制剂为颗粒剂、散剂、丸剂、滴丸剂、胶囊剂、软胶囊剂、片剂或口服液。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按重量配比称取原料药;
(2)鳖甲先煎;下除青蒿外的其他原料药煎煮后,再后下青蒿;收集水煎液,药渣再加水煎煮,合并各次水煎液,浓缩后,加上药学上可用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常规制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发热的药物中的用途。
其中,所述药物是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药物。
其中,所述药物是治疗阴虚内热、虚火内盛耗伤精血、邪伏血分所致反复发热、骨蒸潮热、心烦体干涸、两颧潮红、咽干口渴的药物。目前已公认“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复方使用”、“复方配伍用药如用兵”是中医最科学最有效的几大优势,其中“复方配伍用药如用兵”是非常科学的中医药原创理论。中医组方中各药如行兵布阵那样环环相扣的严密配伍,是其优于西药配方的有效手段。中医方剂理论认为,每一方剂,不仅需要根据病因病机选择合适的药物妥善配伍,同时也应符合组方的基本结构,即“君、臣、佐、使”的组方配伍理论,所谓“君、臣、佐、使”的组方配伍,就是其建立在对疾病病机的全方位判断基础上的科学配比。中医用方通过多环节、多靶点整合调节的生物学机制,对不明原因发热这样病因复杂难查、西医无法下药、治疗非常困难的疾患或症状进行调控,可以取得比西药更好、更彻底的治疗效果,而这种疗效是建立在上述中医传统原创理论的正确指导之上的,本发明组方正遵循了这一原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51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钻孔毛刺清理工具
- 下一篇:一种语音智能处理数字电视终端故障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