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变频器增益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45674.6 | 申请日: | 2012-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3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林;姜维;肖跃先;杨宇航;杜晓天;何戎辽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林海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G3/20 | 分类号: | H03G3/2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器 增益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卫星移动通信终端的下变频器增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通常分为静止轨道、中轨道和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利用卫星通信的多地址传输方式,为全球用户提供大跨度、大范围、远距离的漫游服务和机动灵活的移动通信服务,是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扩展和延伸,非常适合用于偏远地区、山区、海岛、灾区、远洋船只和远航飞机的通信。
卫星发射出的信号为高频通信信号,而地面所用的信号是低频通信信号,在接收的卫星信号后,需要通过卫星移动通信终端通过下变频器将高频通信信号转换为地面通信所使用的低频通信信号。现有的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在转换时,衰减增益输出不够稳定,而且转换过程难以控制,这是卫星通信领域函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下变频器增益控制方法,它使转换过程的可控性增强,并增加了衰减增益输出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下变频器增益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输入信号;
判断所述的输入信号是否有效;
如果所述的输入信号有效,则处理所述输入信号,对应所述输入信号所代表的下变频器事件;
根据所述的下变频器事件组合信令;
向下变频器发射所述信令。
具体的,所述的下变频器事件包括衰减增益控制、手动自动模式切换和射频发射开关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在所述接收输入信号前,还包括:初始化卫星移动通信终端的输入界面,并向输入界面输入信号。
进一步的,如果输入信号无效,则返回至向输入界面输入信号的步骤。
具体的,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向下变频器发射所述信令。
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输入信号来选择下变频事件,使转换过程的可控性增强,并且提供了多种自动或者手动两种输出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使衰减增益输出的稳定性得到增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下变频器增益控制方法,能有效地对卫星发射的高频信号进行下变频转换处理,使转换过程的可控性增强,使衰减增益输出的稳定性得到增强。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发明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
本实施例采用递进方式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下变频器增益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输入信号;
判断上述的输入信号是否有效;
如果上述的输入信号有效,则处理该输入信号,对应该输入信号所代表的下变频器事件;
根据上述的下变频器事件组合信令;
向下变频器发射上述信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下变频器事件包括衰减增益控制、手动自动模式切换和射频发射开关中的至少一种。
在接收输入信号前,还包括初始化卫星移动通信终端的输入界面步骤,和向输入界面输入信号的步骤。该输入界面包括一滑动条、一输入框和两个复选框。滑动条用于改变衰减增益值,且能给用户带来直观的映像。输入框用于输入精确的衰减增益值。一个复选框用于切换手动自动模式,另一个复选框用于控制射频发射的开关。初始化输入界面即是将输入界面中的值返回至默认值,然后用户再通过输入界面输入需要的输入信号。该输入界面是利用Linux QT平台配合ARM2410硬件环境搭建的移动终端人机交互界面,初始化输入界面是检测控件的长度、宽度、摆放位置、背景色设定和聚焦响应等情况,在无异常时,初始化输入界面步骤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林海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林海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456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